首页 > 643年 > 2月11日 > 郑国公魏徵逝世

郑国公魏徵逝世

2013-01-25

\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少年时贫困,隋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所俘,建德念其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拜太子洗马,事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其耿直,不杀,且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

长孙皇后派人告诉魏徵:“闻公正直,今才得实。愿公常守此志,勿少变更。”一次,李世民“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在一次罢朝后回到内宫,怒不可遏:“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好言劝慰太宗才免除这次灾难。十七年(643年)元月二十三日,魏徵病逝。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原将女儿衡山公主许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为妻。魏徵死后,太宗亲赋诗一首,且为之树碑。魏征生前曾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但魏征死后杜正伦获罪被罢黜,侯君集谋反被斩首,使得唐太宗怀疑魏征实际上私下结党。唐太宗又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并且曾经出示给史官褚遂良,太宗疑此举有留为自赏及博取清名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他亲自书写的魏徵墓的墓碑。太宗亦下旨解除婚约,衡山公主不再嫁往魏家。陈寅恪写道:“幸其事发觉于徵已死之后,否则必与张亮、侯君集同受诛戮,停婚仆碑犹是薄惩也。”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受挫,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于是又下令将毁坏的魏征墓碑重新树立起来并慰问魏征的遗属。

凌烟阁24功臣依次是:1,赵国公——长孙无忌;2,河间郡王——李孝恭;3,莱国公——杜如晦;4,郑国公——魏徵;5,梁国公——房玄龄;6,申国公——高士廉7,鄂国公——尉迟敬德;8,卫国公——李靖;9,宋国公——萧瑀;10,褒国公——段志玄;11,夔国公——刘弘基;12,蒋国公——屈突通;13,勋国公——殷峤;14,谯国公——柴绍;15,邳国公——长孙顺德;16,郧国公——张亮;17,潞国公——侯君集;18,郯国公——张公谨;19,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20,永兴公——虞世南;21,渝国公——刘政会;22,莒国公——唐俭;23,英国公——李绩(徐懋功);24,胡国公——秦叔宝

关键词: 郑国 魏徵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