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882年 > 5月20日 > 意大利与德、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意大利与德、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浅草 2017-04-12
\
 
  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与德、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这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1861年,威廉一世即位,毛奇、俾斯麦分掌军政大权,普鲁士的实力在这样的格局中壮大,1871年德意志完成了统一,在欧陆的中心产生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
  在普法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就围绕着德国的和平而展开,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孤立法国,防止其复仇;另外就是继续维持德俄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孤立法国上,1879年10月2日,德奥之间缔结一个防御性条约,即“两国同盟”,1881年,法国人占领了突尼斯,俾斯麦利用意大利人的不满,使得意大利也加入这个条约,使其变成“三国同盟”。在俾斯麦推动法国与英、意在殖民地问题上进行争斗时,这样就一方面维持了德国的国家安全和和平;另一方面,使得法国不能再复仇中得到英意的援手。
  在维持德俄关系上,俾斯麦先后通过1873年“德俄奥三皇同盟” ‘1879年“德奥秘密军事条约”’、“俄德再保险条约”加以约束,避免俄奥在巴尔干地区发生规模型冲突。但是在1890年“俄德再保险条约”被德国拒绝延长而告终。
  应该说俾斯麦的这些做法从效果上都是不错的,但是到了1888年,一切发生了改变,和平已经不会延续了。1888年6月15日,威廉二世即位,改变了德国的命运,“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在这样的言论掩盖下是一颗冲动的心。1890年威廉二世罢免了俾斯麦,德国已经走上战争的轨道,形势不可逆转。
  1896年,在德意志帝国建国25周年纪念会上,威廉二世说德意志帝国不仅是欧陆性的而是世界性的,因此为了支持其遍及世界各地的商人,德国必须以世界强国自居。这样是在挑战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从而使英德之间产生矛盾。1898年,德国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决定扩充德国海军,从而使得英德矛盾激化。在这两项举措之下,英德矛盾也变得相当激烈,英法也就走到了一起,共同对付德国。
\
  奥匈帝国是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一个庞大的二元制帝国,各种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其政治结构十分陈旧且脆弱。
  在普法战争之前,普奥之间也发生过一次战争,是为了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而展开的,结果奥地利被赶出德意志的实力范围之内。本来奥匈帝国可以和法国联合来报复德国,但是没有了外交均势大师梅特涅之后,奥匈帝国的外交总是在关键时候出现错误,最终奥德走在了一起。奥匈帝国需要依靠德国的支持来维持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1879年,德奥同盟成立。
  奥地利在失去德意志的优势地位和意大利领地之后,一意孤行的向巴尔干扩张,企图从土耳其获得土地和人口。奥匈帝国趁俄国在1905年日俄战争失利之际,接管了波黑地区,使得引火上身,激化了泛斯拉夫主义的浪潮,俄奥矛盾更加激烈。19世纪是欧洲民族主义浪潮激荡的世纪,奥匈帝国的前民族主义时代的政治架构,已经禁不住任何的冲击。在没有梅特涅的长袖善舞和足智多谋,奥匈帝国只追求耀武扬威,势必会导致大战的爆发和帝国的解体!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是德国俾斯麦政府推行孤立法国、牵制俄国外交政策的结果。德奥早在1879年10月就签订了同盟条约。1881年法国出兵占领突尼斯,与意大利发生尖锐矛盾。意大利为抗衡法国,于1882年初正式要求参加德奥同盟。经过谈判,三国正式签署本条约。英、法、俄为对抗“三国同盟”,于1904~1907年成立英法俄三国协约。至此,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1914年大战爆发,意大利宣布保持中立,次年脱离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