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热词:

简介
  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屠姓在全国都有分布,主要以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屠姓约占全国汉族屠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

屠姓源流
  屠(Tú)姓:源出有四
  出自子姓
  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弦国。弦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弦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出自九黎族
  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 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以职业技术命姓
  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出自杜姓
  古代杜,屠二字声音相近,相通。
  得姓始祖编辑
  蚩尤、弦子、申屠、休屠王。

迁徙分布
  屠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人口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
  在古代,屠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广平郡。远古氏族社会时候有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叫蚩尤,他的部落崇拜牛图腾,是勇猛好战的部落。相传有一次蚩尤的部落和黄帝的部落在河北逐鹿一带决战,最后蚩尤被打败。黄帝为了防止蚩尤的族人以后还会做乱,就把他们分散在各地居住。其中有的被迁居到屠和邹的两个地方去。这些人中有的就以居住的作为自己的姓氏,分别称为屠氏和邹氏。而屠氏就是今天屠姓的最早起源。屠姓还有另一支起源。春秋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屠人,是专门负责牲畜屠宰的官职。屠人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屠氏,是今天屠姓的又一来源。在古代,屠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广平。
  历史资料中的最早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屠蒯(前525年)和(前425年)晋史官屠黍离开晋国见周威烈王论存亡。唐朝时有进士屠廷高由晋阳迁汴城(今开封)尉氏敦仁里,宋钦宗朝屠廷高二十三世孙屠挺(宋绍兴七年拜内阁大学士)、屠拱(宋乾造八年拜尚书令)迁常州。屠拱曾孙屠雷发、宋理宗戊戌进士,始居嵊县后徙无锡,生七子志远、志达、志通、志选、志进、志逊和志遂。志达生四子孟、仲、叔和季。孟居诸暨、仲居象山、叔居皋部、季居鄞县(今宁波江北区老外滩),为甬上屠氏始祖。
  今浙江省的温州市乐清县、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区、奉化市、绍兴市嵊州县、嘉兴市、宁海市、台州市黄岩区、吴兴县、鄞县、杭州市萧山区、桐乡市、湖州市德清县、广水市、诸暨市、兰溪县,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县、宁国市,江苏省的苏州市西山区、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常州市武进区、镇江市丹阳市、邳州市睢宁县、江阴市、徐州市,山东省的济宁市、菏泽市、东平市、枣庄市,陕西省的延安市吴起县、西安市户县,河南省的商丘市、南阳市内乡县、新乡市、永城市、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江西省的赣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贵州省的镇远县、六盘水市、都匀市,甘肃省的兰州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宜宾市、营山县,湖南省的长沙市、永州市,河北省的保定市,湖北省的孝感市、宜昌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澳门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泰国,缅甸,新加坡,美国,巴西等地区合国家,均有屠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制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置。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堂号
  (缺)

历史名人
  屠迁
  晋代,安定人,字清介。自幼好学聪慧,日诵百言,过目不忘,稍长博籍经典、礼乐、为河徽间通判,为官清廉,风节凝峻,狱讼破剖决如流,民无有叫冤者,百姓深敬之,公务余闲时以吟诵自得其乐。
  屠睢
  (?-前212),秦将领。任郡尉。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4年,派他率五十万大军由九江、长沙郡分五路进攻百越。一路经江西余干东攻东瓯(浙江温州)及闽越(福建),当年平定,置闽中郡;两路南攻南越(广东及广西东部);其余两路南攻西瓯及南越西部(广西)。经三年战斗,越族部队退入山区,夜间出袭,大败秦军,屠雎阵亡。
  屠季
  (1242-1323),字邦彦、宋诗人。甬上屠氏始祖。
  屠琛
  (1420-1475)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学者,甬上屠氏第六世,以孙屠侨为贵。博学敏求,为文不务雕琢,重视品德修养,为人谨慎,然性刚直,处事议论,侃侃不阿,官终福建漳平教谕。
  屠滽
  (1440-1512)字朝宗,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甬上屠氏第七世。明成化丙戌进士,明弘治年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授太子太傅。故居为“屠天官第”,为浙江宁波市文物保护建筑、在宁波江东区尚书街。墓在今宁波集仕港镇山下庄村旁,存两幢御赐神道碑。
  屠勋
  (1446-1516),明臣。字元勋,号东湖,浙江平湖人。为甬上屠氏二世、屠宗一迁平湖支第七世。与屠滽同辈,人称“兄弟尚书”。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刑部员外郎、郎中。弘治初迁南京大理寺寺丞,进少卿。时值漳州温文进煽动作乱,屠勋奉命前往,晓谕利害,惩办首恶,宽免胁从,事态迅速平息。旋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永平、整饬蓟州诸路边备,功绩尤著。弘治十年(1497)迁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正德三年(1508)进刑部尚书。宦官刘瑾专权,凡奏须先向他通报,屠勋执意不从,刘瑾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不得已托病还乡,加太子太保。卒后赠太保,谥康僖。善诗文,著有《东湖遗稿》、《太和堂集》等。四代七位进士。三个儿子应埙、应坤、应峻,两位孙子仲律和叔方以及曾孙屠谦均为进士。
  屠 侨
  (1480-1555)字安卿,明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南京刑部尚书,滽再从子也,甬上屠氏第八世。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侨力言不可,世宗时,历左都御史。卒赠少保,谥简肃。
  屠楷
  (1490-1561)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为甬上屠氏八世。明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守备留都。
  屠径
  屠滽子,甬上屠氏第八世。浙江鄞县人,明代官吏。正德进士,试中书,进吏部员外郎。有俊才,善诗赋、书翰,名著一时。
  屠 隆
  (1543-1605)甬上屠氏第八世,字纬真,一字长卿,明朝戏剧作家、文学家,浙江省鄞县人。历官吏部主事,有异才。常招名士饮酒赋诗,游历大山名川,而政务不误,著作颇丰。著有《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等。其中《彩毫记》写李白生平,刻画诗人气质较成功,但掺有神仙虚妄色彩。
  屠大山
  (1500-1579)浙江鄞县人,屠滽胞弟屠渭长孙,甬上屠氏第九世。明代大臣。嘉靖进士,累迁至川湖总督。后改南京兵部侍郎,巡抚应天,提督军务。后与倭寇战失利,被黜为民。
  屠本畯
  屠大山子,字田叔,号豳叟。甬上屠氏第十世浙江省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海洋动物学、植物学。屠本畯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以父荫任太常寺典薄、礼部郎中、两淮运司同知,后移福建任盐运司同知。他鄙视名利,廉洁白持,好读书,到老仍勤学不辍。屠本畯曾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身以当枕席,愁及以当鼓吹。”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由于深入实际考察和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较重大的成就。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调查研究,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广阔领域。
  屠粹忠
  (1629-1706)甬上屠氏十二世。浙江定海人,清顺治戊午进士。累官至康熙四十三年汉兵部尚书。有《三才藻异》。
  屠 绅
  (1744-1801)清小说家。字贤书,号笏岩。江苏江阴人。乾隆时进士,官至广州通判。与洪亮吉、黄景仁等为诗友。其小说文字古奥,内容荒诞。著有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及长篇神魔小说《蟫史》。字贤书,一字笏岩,号磊砢山人、黍馀裔孙,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生于乾隆九年(1744),卒于嘉庆六年(1801)。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官云南知县、甸州知州、广州同知。著有《蟫史》、《六合内外琐言》、《笏岩诗钞》、《鹗亭诗话》等,事具沈燮元《屠绅年谱》。
  屠叔方
  明代监察御史,秀水人。万历进士。有《建文朝野汇编》等传世。
  屠安仕
  清学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与张履祥同从学于刘宗周。后隐居海盐乡村,抄录刘宗周书著。四十六岁卒。
  屠祖赉
  字杏村,号卜白,湖北孝感人,屠述濂之父。清乾隆丙辰举人已未进士。任直吏宁河县令,诰赠朝议大夫,晋赠通奉大夫。
  屠述濂
  字南州,号莲仙,一号守素湖北孝感人,屠之申之父。云南按察使宣封缅甸。恩赐花翎身殁军营,谕赐祭葬。诰授朝议大夫,晋赠通奉大夫。 乾隆时期任腾越知州的屠述濂。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屠述濂是一位“好官”。这位湖北孝感人,由保山知县升任腾越知州到任后,便视察学官(即今天的学校)等地,接着便是倡修位于腾冲来凤山麓的来凤书院,为莘莘学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屠述濂在腾冲任职期间,完成了腾冲现存时间最早的首部地方志《腾越州志》的最后编纂出版工作。此外,在腾冲任职期间,屠述濂还做了一系列爱民惠士、深得人心的事情,之后便被朝廷升任为永昌府知府,擢迤南道,加按察使衔。然而,正当屠述濂位高权重,打算做一番事业之时,不幸染上瘴疠(恶性疾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滇西这块他所热爱的土地,乾隆皇帝得知屠述濂病故的消息后,下旨给予褒扬,并且惋惜地说:“此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