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热词:

简介
  申姓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有源于姜姓、源于朝鲜族、源于蒙古族等多种说法,当今申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族人多以魏郡、琅琊、丹阳、辽东为郡望。申姓自古以来人才济济,著名人物有申叔仪、申不害、申汝慧、申纪兰等人。
 
申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一,是王氏高丽开国君主太祖王建时期(公元918~943年在位)的大将军、长节公申祟谦,及其裔孙高丽检校军纪监申成勇,是朝鲜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祟谦的封地在平山志妙寺(今韩国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灵(今韩国高灵郡)。该支申氏本贯以平山为本贯、分衍有高灵本贯。
  二,是高丽王朝早期的申英美,时任杖志护长之官,其后裔分衍有殷风、全安、梨川、神川、谷城、朔宁、昌州、臣昌等数支本贯。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一,今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两市的蒙古族申氏,世称“铜锅申”、“锅片申”,传其始祖为申璟,蒙名失考。
  第二,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的记载
  蒙古族彻穆衮氏,亦称 申佳氏、沈谷氏、沈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部,以姓为氏,金国灭亡后被裹胁入蒙古部族,并融合于蒙古族中,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复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emg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彻穆衮氏多冠汉姓为申氏、沈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傈僳族,出自明时期云南永昌军民府同知申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彝族阿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家族文化
  郡望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琊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丹阳郡:丹阳古称润州、丹杨郡,是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亦称胶南堂、藏马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邑堂、安阳堂、临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宛陵堂、丹徒堂、镇江堂。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汉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期,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肆岳堂、法家堂、赐闲堂、忠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申姓名人
  申包胥:(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申叔仪:(生卒年待考),吴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吴国大夫。
  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年待考),亦称申子;郑韩人(今河南新郑)。著名战国时期韩国思想家。
  申 恬:(生卒年待考),魏郡魏人(今河北魏县)。著名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大臣。
  申 佑:(1425-1449年),字天锡,明仁宗洪熙元年出生于贵州务川县火炭垭,即今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进士,三甲四十七名,后官至四川道御史。明英宗北伐时,身陷重围,申佑代替英宗殉难于土木堡。景泰元年(1450)代宗朱祁钰继位,表扬忠烈,为申佑殉国褒显,赐恤荫,建祠于思南府(今思南县)和务川。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万历年间累官至内阁首辅(宰相)。为政务为宽大,世称长者。对上言听计从,无所作为。后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赐闲堂集》等。
  申佳胤:河北永年人,父子四人俱有名时当时。父申佳胤是明末进士,历太仆丞,阅马京畿。
  申汝慧:山西灵石人,清代官吏。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历任安徽宣城等县县长,后又升为无为州知州。在任期间,屡逢旱涝等天灾,多行善政,为民称诵。
  申纪兰:女,汉族,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县人,初小文化程度,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申纪兰同志从小务农,自1951年起,先后任平顺县西沟农业合作社副社长、西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西沟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长治市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申勇(1941.10-—),又名申世荣,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人。195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申伯纯:北京丰台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谋、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华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