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习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进入前100名,究其来源主要有源于国名、源于息夫躬、源于官位等说法,习氏后人尊习响为习姓的始祖。习姓名人主要有习仲勋、习近平、习祯等人。
习姓起源
源于国名
源于国名,出自春秋时期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中国古代有个习国(今陕西商洛丹凤武关少习山一带),以地为名。习姓出自地名“少习”,春秋时的一个地名。《春秋释例》云:“少习,上雒商县武关也。”,“少习”即名少习山(今陕西省丹凤县),当地的居民就以地名为姓氏,为习氏。
源于息夫躬
源于国名,出自西汉时期大臣息夫躬,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在夏、商时期,在今河南息县之地就有一古息国。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在十三年(公元1122年),大封姬姓侯爵,将周文王第三十七子羽达封在古息国之地,称息侯,建有息国。
源于西梁国
源于国名,出自南北朝时期西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梁国,公元555~587年,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政权,国都建于江陵(今湖北荆州),史称后梁。
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出自宋朝时期官吏习学公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习学公事,原为五代时期后周政权设置的官位,隶属于中书门下省,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在中书门下省设立了五个基本的衙门,称作五吏房:一是总房,又称孔目房;二是吏房,三是户房,四是兵礼房,五是刑房。这五个部门综管处理所有的文书事务。
迁徙分布
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习姓出自地名。春秋时的一个地名,名少习山(今陕西省凤阳县),当地的居名就以地名为姓氏,为习氏。关于习的来源,还有一个认为(不过此说法史书注释不够详尽,因此没列入正式的起源)。古时有一小诸候国曾用习做国名,而国人就以此为家姓相传。传说西梁氏及夫躬的后代都有改姓为习的。
家族文化
郡望
东阳郡
相当今浙江省金华地区,靠近福建。
襄阳郡
相当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
堂号
中和堂
以望立堂
东阳堂
以望立堂。
襄阳堂
以望立堂。
忠烈堂
蜀汉时有习珍,为零陵都尉。
孙权袭杀关羽,习珍于零陵孤军抗吴。孙权派使者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便拔剑自杀报国。
习姓名人
习仲勋(1913.10.15-2002.5.24),祖籍河南 邓县 (邓州),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1975年 陕西省 延川县 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 知青、党支部书记, 1975-1979年 在清华大学化工系 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 [3]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习温
东吴襄阳人。自幼爱读圣贤书,识度广大,为官清正廉洁,不以权势自居自傲。曾斥责他的儿子:“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无患。怎能以侈靡竞赛呢!”
习郁
字文通,襄阳人,封襄阳侯,融子。初为侍中。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
习凿齿
字彦威。东晋史学家。襄阳(祖籍湖北襄樊)人。少有志气,发愤读书,博学多闻,以能文著称。他曾为东晋大将桓温幕僚,升别驾,后与桓温意见不合,出任荥阳太守。
习经
(生卒年待考),字嘉言,号寅清居士,自号寻乐翁,新余人。著名明朝文学家。公元1424年前后即明成祖永乐末前后在世。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举进士第。以试黄鹦赋称旨,擢授编修。官终詹事府詹事。经文结构有法,诗工七言长句。有寻乐文集二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习嘉言
(生卒年待考),江西新余人。著名明朝大臣。习嘉言在明永乐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官至太常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曾主持过京闱乡试,著有《温室稿》、《西垣漫稿》、《寻乐集》二十卷。至今,白梅村仍保留有习嘉言祠堂。
习祯,字文祥,南郡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官员。活跃于东汉末年至蜀汉初期。是荆楚大地的俊杰。妹妹习氏,嫁予同郡庞林(庞统胞弟)为妻,曹操攻破荆州,当时习氏仍留在城中,自此与庞林、习祯分隔两地,一个人守护着家庭抚养着幼女十余年。后
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庞林后退无路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跟随黄权投降魏国,习氏这才与丈夫重新相见。魏文帝
曹丕听说了对她的贤惠很是称赞,赐予她床帐衣服,以此来彰显她的贞义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