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热词:

简介
  饶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初发祥地是古代的饶阳。饶姓有出自姜姓、出自妫姓、唐尧之后裔等说法,族人尊帝尧、商均等为得姓始祖。2012年,饶姓人口约有72万左右,其中江西省为饶姓第一大省,居住着饶姓20%的人口。
 
饶姓起源
  第一种说法认为:饶氏家族的最初发祥地,是在古代的饶阳。饶阳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个邑。根据《史记》的“赵世家”记载,赵悼襄王六年,将饶邑这个地方赐封给其弟长安君,其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度,就把饶邑改茕为饶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饶阳县。饶氏发祥于河北饶阳。
  第二种说法:根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的记载,饶姓出自姜姓,战国时期有齐大夫食采于饶邑,据说是周朝开国宰相姜子牙的子孙。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青州一带,其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饶氏,望族卅白平阳、临川。
  第三种说法:根据《百家姓考略》上的记载,饶氏出自妫姓,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讷而得妫姓。舜帝 系主支姓氐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为正朔。商均的支r受封于饶困,后代以国为氏,亦称饶氏。因此,中国饶氏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饶氏后人奉商均为饶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种说法:饶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尧之后裔。尧名放勋,帝喾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阳(今山两临汾),谥号为“尧”,史称唐尧。
 
迁徙分布
  饶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饶氏这个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饶阳历史悠久,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在史籍《史记·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记载:“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分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南迁浙江、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在上海图书馆中的饶姓家谱约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谱。残本,上图没有新谱。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图书馆也有旧版《饶氏家谱》。新编的家谱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图书馆有收藏。
  截止2012年,饶姓人口约72万,排在全国第172位。江西为饶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饶姓总人口的20%。饶姓还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四省,占饶姓总人口的63%,而这些地方的饶姓,绝大多数都是历代从江西迁徙繁衍(参考“湖广填川”)出去的。
 
家族文化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置,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临川郡:三国时吴置,在今江西省南城东南;西晋移治到今江西抚州市西。
  饶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番县,汉高祖时期改称九江郡番易,新莽时期曾一度改称乡亭,再改称饶衍,仍属九江郡。东汉光武帝将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别加“邑”、“阜”偏旁,称作鄱阳。东汉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孙吴分豫章置鄱阳郡。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其间鄱阳均为倚郭县。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鄱阳隶属未变。清朝沿用明制,鄱阳隶属依据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
  堂号
  惠风堂: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汉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得民心。
  朋来堂:孔子说:朋来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朝时饶鲁,脾气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干。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他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
  此外,饶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阳堂”、“临川堂”等。
 
饶姓名人
  饶 珂: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饶 景:吴越钱鏐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
  饶延年:陆九渊弟子,以经学著称
  饶松: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饶雪漫:饶雪漫,1972年12月11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中国女作家、编剧、《漫女生》等杂志主编,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
  饶漱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钟岭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建国前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华东军区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后调到中央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结成高饶反党联盟和受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