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热词:

司马

简介
  司马姓虽然不是中国大姓,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姓氏,晋朝书写着司马氏的辉煌与没落。司马氏起源颇多,有源于官职、源于陈姓田姓、源于改姓、源于芈姓等说法,族人尊程伯休父为得姓始祖。历史上的司马氏名人颇多,有司马迁、司马昭、司马懿、司马相如等人。
 
司马姓起源
  渊源一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渊源二
  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
  渊源三
  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源流四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流六
  源于改姓,出自东晋王朝大司马王导,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源流七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国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
  得姓始祖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周宣王时,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後遂成司马氏。
 
家族文化
  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
  偃师县:偃师首阳山镇为西晋皇陵所在地。河南省偃师市历史文化悠久,为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朝古都。
  温县:是司马氏历史上的望族居地。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偃师堂:以望立堂。
  温县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和司马懿仲达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后有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司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称“太史堂”。
 
司马姓名人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卬(?-公元前205年),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为殷王。司马卬本是赵国将军,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耕(生卒年待考),字子牛,亦称司马牛。春秋末期宋国人。唐开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称“睢阳侯”。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谈(生卒年待考),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之父。
  司马迁(公元前146~?年),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今陕西韩城)人。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司马懿,西晋高祖宣皇帝(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西晋世宗景皇帝司马师(208-255),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
  司马徽(?-208),字德操,号水镜先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