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钦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有源于乌桓族、女真族、蒙古族、源于地名等来源,钦志贲、钦高一为其得姓始祖。钦姓在当今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是当今罕见的姓氏,家族名人主要有钦德载、钦恭、钦拱极等人。
钦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乌桓族,出自汉末渔阳地区乌桓部奠长,属于以钦差御使尊称为氏。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隋朝时期钦州,属于以地名为氏。
源流四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的钦仁皇后。属于以先祖谥号汉化为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南宋时期蒙古钦察汗国使臣钦高一,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七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迁徙分布
钦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六十二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五位门阀。钦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姓谱》记载:“今吴兴、新安、缙云均有此姓。”《魏书》指出:“渔阳乌桓大夫钦志赏。”《魏书》是距今大约1450年以前的作品,依此推算,钦姓的得姓历史至少也在1500年以上。所谓“乌桓”,是属于东胡族的一个部落,于汉朝初年住于乌桓山,因而以山为号,后来其部落逐渐繁盛,散居于现在河北、山西两省的边境地带,曾经屡次为寇汉朝的边界。名登《魏书》的那位钦志赏,既然是当时河北乌桓族的酋长,则后世的钦氏家族,当然也可能是东胡族的后裔了。来自北方的钦氏,后来却在江南的江、浙一带落叶生根。自宋代开始,出人头地的钦氏绝大多数是那里的人。钦姓是当今罕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居处分散,今辽宁省之清原,山东省之平度、沾化,山西省之太原、运城,河南省之许昌,陕西省之韩城、渭南,湖北省之武昌,贵州省之从江等地均有此姓。望居河间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吴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江苏省吴县)。
家族文化
郡望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
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吴 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隋朝灭陈国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钦 州:唐朝睿宗时设古称安州,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当时治所在钦江(今广东钦县)。
武安县:以武安邑为名。春秋时期原属晋国,战国时期为赵国之邑。秦国灭赵国之后,武安属邯郸郡。西汉初期(公元前202~前195年)设置县制,属魏郡,当时县城在今武安市区西南固镇,位于洺河北岸,西通秦晋,既为交通要道,又为兵家重地。
堂号
河间堂:以望立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苏州堂。
钦州堂:以望立堂,亦称象郡堂、百越堂。
武安堂:以望立堂。
钦姓名人
钦德载
吴县(今江苏省)人,宋末元初名人,为都督计议官,宋亡后,不降元,隐居碧岩山中,自号寿岩老人。
钦恭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因文才出众,被任命为瓯宁县令(今福建建瓯)。
钦拱极
明弘治十五年(1502)生,字子辰,号虹江。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
钦善
(生卒年待考),字吉堂,号正念居士;江苏华亭人。著名清朝诗人。诸生,博学,工诗及古文,著有《吉堂诗文稿》。
钦琏
(生卒年待考),一名涟,字宝光,号幼畹;浙江长兴人。著名清朝官吏。据《吴兴科第表》作乌程县人,钦氏家谱载:涟幼依舅家乌程叶氏,遂蒙姓。
钦俊德
(公元1916~2008年),浙江湖州安吉安城人。著名昆虫生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吉钦氏始于宋时钦德载。
钦爽
(生卒年待考),钦德载的第二十七世孙,台湾人,著名中国画画家,以专攻水墨芦雁国画著称。
钦本立
(1918~1991),蒙古族,笔名林沧白、里甫,浙江长兴泗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