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出殡的习俗

出殡的习俗

浅草 2016-06-02
\

出殡
  出殡就是指将灵柩运送到埋葬或是寄放的地点。在死者人殓之后,接下来就要举行出殡的仪式。在我国民间传统观念中,通常都在死者死后数天人葬,但具体的出殡时间,则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各异。出殡的时间长短不一,比较常见的最短的为三日,也有五日、七日、九日的情况,长的可达到百余日,但都为单数。在我国古代,出殡时间一般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定坟“空”,当时人们多认为,坟地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进去的。
  在出殡时间确定后,家人就要将消息通告亲友,俗称“送孝”。亲友送殡时要自带孝布,并依亲疏关系而选择孝衣的形式。出殡当天,按照民间习俗,奠仪通常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等。至亲要送祭席,又叫“祭”,多以肴馔为主,每一副还要插上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为馒首,是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而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多送挽联、挽幛,后衍变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在送殡时送四色纸礼即可,主要包括蜡烛、锡箔、香、纸四样,或仅纸一道。20世纪50年代后,纸礼以花圈代替。
  当吊祭者在公奠以后,死者的长子要跪拜致礼,即长子身背棺木大头,并在众人的协助下将棺木移出灵棚,为“出灵”。当棺木抬出灵堂以后,就被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独龙杠、二龙杠等几种形式。由于棺木本身沉重,因此出殡时多是众人共同抬举,抬棺的人数不等,有十六人、二十四人、三十二人等,因此又叫十六杠、二十四杠、三十二杠。在棺木抬起前,死者的长子要双膝跪倒,手捧烧纸钱的瓦盆,放声哭喊,然后,长子将盆摔在地上以至破碎。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能将所有烧化的纸钱都带到阴间。摔过“丧子盆”后,出殡仪式便正式开始了。
  通常在出殡队伍最前面设有开路的人,他们在沿途插放“路旗”,即以白纸或五色纸糊成的小三角旗,以指引死者的亡魂;人们还会抛撒引路纸钱,以表示买通沿路鬼魂。开路队伍之后是仪仗、各种纸扎、粗细乐班,以及由孙子或外甥扛着的扛条凳、引魂幡,之后紧跟牵缆持丧棍的孝子,孝子后是棺木,棺木后为坐着车轿的女眷及步行的亲友。当送殡队伍到人多处或大路口时,通常还会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止演奏。
  出殡队伍到达村外以后,送葬的亲朋无须继续跟随,死者的儿子在“谢孝”后,人们将棺罩除去、停下仪仗,仅留家人和至亲携带纸扎与祭品随棺到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
关键词: 出殡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