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祭礼的习俗

祭礼的习俗

浅草 2016-06-02
\

祭祀
  家人在为死者完成最后的下葬后,一般在规定的时间内,还要举行相关的祭祀仪式,以怀念死者,表达哀思。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在亲人死后的第一年内为死者“做七”,之后,家人会以年为周期,为死者做周年,而且逢整年头,还要着重祭祀,仪式较一般时间的祭祀隆重。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做七”礼仪较为复杂,各地因情况不同具体做法也有区别。所谓“做七”是指自死者去世第七天开始,每逢七天,家人便要为死者举行一次祭祀。直至第七个七天,家人对死者的祭祀才算告一段落。一般来讲,每做一次七天,其具体仪式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为了悼念死者。在有些地方,在做五七时,外嫁的女子还会回到娘家,而当天的费用也都完全由外嫁的女子承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的女儿,就要由外嫁的侄女或者侄孙女来做“五七”。其中,在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及第七个七天,被称为“大七”。在做这三个七时,人们还有“走七”的习俗,是指这一天回娘家的外嫁女儿同媳妇们一起,每人各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赛跑,争取最先跑回家,即“争英雄”,人们认为这样死者的灵魂就能庇佑降福。
  在第一年内做好七七后,此后,家人每逢周年就要为死者祭祀,而逢整五的年头则特别隆重。此外,在我国民间还有三年守孝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在家中有老人去世后,三年之内,家里不可举办婚事。
  除了在特别的日期内家人要对死者进行祭祀以外,我国的清明节也是家人祭祀死者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这一天,家人都会到死者的坟前为死者上香扫墓。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一种追思,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清明祭扫仪式本应由家人亲自到茔地祭扫,但每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其祭扫的方式也各异。在祭祀的时候,亲人多是为死者烧一些纸钱,以作为其在阴间的用度,同时为死者的坟头添一些新土,以示后人对死者的怀念。
关键词: 祭礼 清明节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