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粒舞的起源
浅草 2016-06-13

乞粒舞
乞粒舞是在朝鲜族群众中受欢迎度很高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将朝鲜族的“双层舞”和“乞粒”活动中的舞蹈融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在“七五”期间,该舞蹈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所收录,经国家民委、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的认定,认为该舞蹈仅仅传承于我国的本溪,乞粒舞的传承方式多以家族为单位,目前,乞粒舞的第四代传承人为桓仁满族自治县的金明焕。
“乞粒舞”的起源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朝鲜族的聚居区中,每逢重大事件或大型活动,通常村里公认的很有威望的人物就会牵头组织乞粒舞的表演,表演者多是能歌善舞的人,他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击鼓奏乐,进行表演。他们一般会到富户人家或商号的门前表演,以求得他们的资助;第二种形式是,人们出于建造、修缮庙宇的目的,庙里和尚就会手里拿着铜钹,边敲边诵读经文,到各家各户化缘。直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乞粒舞的指挥者也多是手中拿钹而舞。
乞粒舞的内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极强的表演性。表演过程中,舞者的动作洗练,形态复杂,技艺高超,充分体现出朝鲜族舞蹈的民族特色。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降低了对这一古老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乞粒舞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有效抢救并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乞粒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乞粒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