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浅草 2016-06-13

豫剧
豫剧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在最初表演时,豫剧演员多以清唱为主,因其群众基础广泛,因而发展迅速。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豫剧逐渐形成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洛阳一带)、祥符调(开封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多种风格。辛亥革命后,豫剧在城市的传播更为广泛,并出现许多著名的表演班,如义成班、公议班、天兴班等都十分活跃。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豫剧院于1956年成立。此后,豫剧的发展更加繁荣,相继涌现出大量专业及业余的编剧、演员。如今,豫剧已经遍及祖国各地,并有许多专业的表演剧团。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 000个左右,内容主要取材于历史小说及演义。此外,在豫剧表演中,还有一些以表现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等内容为主的剧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对花枪》、《十二寡妇征西》、《三上轿》、《李双双》、《铡美案》、《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等。
关键词: 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