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书法名画 > 北魏元怀墓志 元怀墓志赏析

北魏元怀墓志 元怀墓志赏析

山南慕北 2016-06-02
\
  北魏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原藏河南开封市博物馆,其原石曾嵌于该馆南碑廊,供人观赏。《元怀墓志》书刻均极精妙,在河南开封市博物馆所藏的1000多方历代墓志刻石中非常突出,堪称镇馆之宝。1996年河南博物院从开封市博物馆调去了10多件刻石精品,《元怀墓志》也在其中。
  志主元怀为北魏宗室,《魏书》卷二十二《孝文五王传》和《北史》卷十九《孝文六王传》虽列其名,但已阙如,此志可补其阙,极具史料价值。另是志因出土较晚,未经风化,字口清晰,再加之镌刻精妙,用笔秀劲,结体宽博,布局疏朗,实为北魏墓志之精品。罗振玉《松翁近稿》评曰:“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
  元怀墓志赏析
  书法风格
  《元怀墓志》的艺术水平在众多魏碑书法中,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种。它不仅由于元怀的身世显赫,其墓志必然由一代高手书丹镌刻,还由于它出土较晚,出土后又得到了精心的保管,字迹清晰如新,保留了书刻的原貌。甚至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观察到笔锋毫颖的细微之处,觉察到书家书丹的运笔及转折提按。所以《元怀墓志》是一个便于欣赏和临习的极好范本。
  《元怀墓志》的书法属于较为标准的魏碑字体,曾被称为魏碑的“馆阁体”,它的风格和书刻与公元522年(北魏正光二年)的《张猛龙碑》极为相似,如两者中的“鲁”、“春”、“岳”、“年”、“之”等字,从笔画到结构,几乎看不出区别。由于《元怀墓志》和《张猛龙碑》的书刻时间相距不远,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两者由同一位书家书丹。对《张猛龙碑》历来评价极高,康有为说它是“正体变态之宗”,但由于原碑石风化漫漶严重,即使是早期的宋拓本,碑中许多字已缺损,模糊不清,给临习带来了很大不便。《元怀墓志》正好弥补了《张猛龙碑》这个缺陷。我们可以从《元怀墓志》中,体会理解《张猛龙碑》等魏碑书法的用笔和笔画的特点。
  书法赏析
  《元怀墓志》的横画起笔时笔尖向上露锋,行进时中锋运笔,略向右上方倾斜,笔画充实饱满,有力度,收笔时有明显向下有力的顿笔(如“三”、“量”、“皇”)。个别字的横画写成蚕头雁尾,像汉隶波状横画,形成一些有趣的变化(如“上”)。
  《元怀墓志》的竖画起笔大多也是露锋,其笔尖向左偏出,行笔向下转为中锋用笔,坚挺有力(如“山”、“卫”)。字中间的竖画垂脚多为悬针竖,开成熟唐楷悬针笔法之先河(如“平”、“帝”)。
  《元怀墓志》的撇、捺写得舒展、飘逸、大方,伸展得有些夸张,这和《张猛龙碑》的风格相同(如“春”、“美”、“文”)。走之的捺画起笔较重,捺笔也重,捺后拖出长长的笔锋,显示出一种力度(如“之”、“道”)。
  《元怀墓志》的点画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是其书法闪光处之一。并列点(“位”)、上下点(“于”)、对称点(“堂”)都写得干净利落、有角有棱,并且上下左右呼应,顾盼多姿。还有把点写成变形点,更显出变化,如“无”、“崇”的点拉长,写成短画。更奇特的是把有的字下部的八字点写成撇和捺,伸出长脚,生动可爱,不落俗套(如“六”、“黄”)。
  《元怀墓志》的竖钩、横折钩、戈钩等钩画挺拔有力、斩钉截铁,可以从细微处看到这些钩画起笔另写的痕迹(如“丁”、“有”、“宣”、“或”)。
  《元怀墓志》的字体结构也很有特点,就是险中求稳。横画竖画、大撇大捺以及点画钩画夸张的穿插点缀,整体字都给人以稳如泰山的感觉。特别是笔画较繁多的字,笔画上下左右穿插避让、浑然一体,更是作了精心的安排,妙不可言。笔画交错,不嫌拥挤,非常和谐,这正是书家的高明之处(如“姿”、“汉”、“雅”、“懿”、“谥”、“体”)。
关键词: 北魏 元怀墓志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