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节日资讯 >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山南慕北 2016-10-09
重阳节

重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重阳佳节,现代人将其作为老人节,提倡敬老、爱老。在重阳节这天,人们登高望远,赏菊饮菊花酒。重阳节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来历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宋)李清照:《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