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又称花园口决堤、花园口惨案,发生于1938年、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进攻,下令炸掉花园口。

事件简介 事件资料 相关人物
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又称花园口决堤、花园口惨案,发生于1938年、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进攻,下令炸掉花园口。它与文夕大火、重庆大轰炸并称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
  花园口事件是什么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事件在哪里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
  花园口决堤双方损失
  中方:
  由于百姓没有及时疏散以及洪水引发的瘟疫逃荒等情况,有很多人死在了洪水中。
  根据韩启桐、南钟万于1948年出版印行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提供的数字,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黄泛区河南因黄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所以他们在书中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万左右,因此他们得出黄泛共有89万人死于黄泛的结论。
  根据1945年12月国民政府深入豫皖苏泛区进行的灾情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黄泛20个县截止到1944年底,共淹毙人口325037人,逃亡人口约631070人。”可见韩启桐、南钟万二人所引河南与江苏的死亡人数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他们关于安徽死亡人数的推算并不确切,因为安徽的受灾面积、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都比河南小,但其测算出的死亡人数却比河南死亡人数还要高8万人,这有些夸张。至于安徽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无法查实。而1938年当年因黄河决堤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由于当时调查环境所限,更是无法查实。
  日方:
  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日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从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这个数字从7000人不等。
  评价花园口事件
  支持方
  当时的形势,人们必须在中原沦陷、既而导致整个大后方沦陷、中国被亡国,还是炸开花园口保住中原两个糟糕的选择之间做出选择,只有“两害取其轻”。其时,中原附近的国民政府军队均已无力再战,其他战场上的国民政府军队驰援已力不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还相当弱小,不足以抵抗整个日军的进攻。因此,在这种局面下,“以水代兵”是唯一现实的选择。如果说花园口决堤这个责任要由谁来负,那就应该由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侵略者来负,没有他们发动的十恶不赦的侵略战争,什么都不会发生。
  质疑方
  花园口决堤给日军造的困难只能称一般,仅使其主力由沿平汉线和淮河两路合围改为沿长江推进,日军的战略部署并未因此打乱,武汉到底也没能守住。与豫、皖、苏人民因决堤而蒙受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比,这点作用微不足称道。花园口决口,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日军攻入河南只是沿陇海路追击从徐州会战中撤出来的中国军队,其目的不在于扩大占领区。尽管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并没有达到“围歼在徐州集结的国军主力,及早结束侵华战争”的目的,但日军占领徐州后,大本营认为徐州会战基本结束,因而于5月21日下达命令:“一、越过兰封、归清、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须经批准。二、华北方面军随着华中派遣军的南下,命令第二军占领徐州以南的津浦沿线。”遵照大本营的指示,华中派遣军各部大体在5月29日以前完成了集结任务。
  但是,华北方面军却不顾大本营的决定,于6月2日将第十四师团配属给第二军,并下达了向兰封以西地区追击的命令:“一、敌主力有开始向平汉线以西后退的模样。二、方面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平汉线。”尽管如此,当第二军第14、第16师团推进到中牟、尉氏一线时,华北方面军在6月6日就已经下达了停止追击集结兵力的命令:“一、由于各兵团的果敢神速地急追,敌已溃乱,其大部逃入平汉线以西,开封亦已陷落。二、方面军决定将在陇海沿线作战的兵团,逐次集结在开封、杞县、亳县、宿县一带,准备下期作战。”而日军下令停止追击时,中国军队花园口决堤还未开挖。花园口决堤是在7日开挖的,9日才出水,而日军停止西进的命令在花园口决堤前3日就已经下达了。因此“日军进攻被花园口决堤阻止”的说法完全不靠谱。

往期回顾

  •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而他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光武中兴”。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让东汉称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详细]

    光武中兴

    时间:2016-05-17
  •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一种隔绝本国人民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此外也有保护本土经济文化的考量。然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最终被西方列强用鸦片、大炮打开了国门,开启了中国人民百年噩梦[详细]

    闭关锁国

    时间:2016-05-17
  •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朱棣夺取皇位的一场政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主要是因为建文削藩引起的。靖难之役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影响,被评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之一[详细]

    靖难之役

    时间:2016-05-18
  • 王莽新政

    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实行新政,进行全面改革。然而王莽新政却不能挽救西汉走向衰亡的步伐,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赤眉、绿林起义,新朝灭亡可想而知。[详细]

    王莽新政

    时间:2016-05-17
  • 七国之乱

    汉景帝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它是一次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的对抗,最终七国之乱被平定,西汉诸侯王势力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得以巩固。[详细]

    七国之乱

    时间:2016-05-18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从最初的北京学 [详细]

    五四运动

    时间:2018-05-11
  •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发生于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立明英宗复辟的政治事件。明英宗等人轻易就成功 [详细]

    夺门之变

    时间:2018-06-01
  •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从西晋灭亡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百余年时间里,中国大地动荡不已,它也是首次外族成功入侵中国,中国北方沦陷,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详细]

    五胡乱华

    时间:2016-05-18
  • 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开创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为后世留下深远影响。[详细]

    汉武盛世

    时间:2016-05-18
  • 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剿灭韦氏集团、李旦复辟的一场政变,之后,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势力则更加庞大。唐玄宗即位后发动兵变,杀了太平公主,才结束了中宗以来的混乱局[详细]

    唐隆政变

    时间:2016-05-18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