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爆发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文学革新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

事件简介 事件资料 相关人物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爆发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文学革新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当然,它也存在着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经过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他还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这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仅从人文领域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学现当代文学的教科书中,我们将鲁郭茅巴老曹尊为中国文学的六大家。就以这六大家而言,他们当中的哪一位不是文学创作的弄潮儿,佼佼者?但是,如果要以当代大学的标准去为他们评定职称,首当其冲的鲁迅先当不上教授,为什么?因为他写的那些杂文,没有一则长篇大论——投枪匕首式的犀利锋芒,完全不符合什么核心期刊与权威期刊的标准与要求。
  从另一角度反观,周作人、叶圣陶、梁实秋、林语堂、钱钟书、沈从文、杨绛们作为文人学者,谁又不曾拿起笔来驰骋文坛,进行过酣畅淋漓的文学创作?当代有几位专家学者的研究能出在《管锥编》、《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之右?而且还能创作出《围城》与《边城》的极致与精彩?现在的多少大学,仅就体裁分类就成立了多少小说、诗歌一类的研究中心。而身在其中的导师能否也像中小学教师下水一样,创作出一篇文艺作品以示范谆谆学子,身体力行地点化他们一回?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建立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的纪念馆,于2001年7月成立筹备处,于2002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属的事业单位,现设有办公室和业务部两个部门。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清代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校舍在景山东街的马神庙。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从1916年开始,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改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组成北大文学院。1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传统礼教发起全面挑战。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民主。在他主持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陆续到北大执教。青年毛泽东也曾在红楼一层图书馆工作。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北大出现许多革新团体和进步刊物。红楼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

往期回顾

  • 黄巢起义

    公元875年-884年的唐朝末年爆发了一场黄巢起义,是唐末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最终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详细]

    黄巢起义

    时间:2016-05-18
  •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中,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被炸死,关于幕后主使基本认为是日本人所为。皇姑屯事件后,少帅张学良接替父亲位置,与此后东北易帜等事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详细]

    皇姑屯事件

    时间:2016-05-17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对大革命造成沉重打击[详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2016-11-17
  • 王莽篡汉

    王莽是皇室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西汉衰亡之际,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事件被称为“王莽篡汉”。历史上对王莽篡汉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莽篡汉到底是怎么回[详细]

    王莽篡汉

    时间:2016-05-18
  • 辛酉政变

    慈禧,一个统治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她从幕后走到台前,是什么给了她一个女人这样的权利?发生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正是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详细]

    辛酉政变

    时间:2016-05-17
  •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朱棣夺取皇位的一场政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主要是因为建文削藩引起的。靖难之役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影响,被评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之一[详细]

    靖难之役

    时间:2016-05-18
  • 靖康之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虏,皇室后裔、王公大臣、黎民百姓无不深陷水火,是汉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详细]

    靖康之耻

    时间:2016-05-17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人汪精卫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原先采取的“联俄容共”方针逐渐演变为“反共清共”,[详细]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时间:2016-11-18
  •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1433年,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历史最久的海上航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但可以的是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炫富[详细]

    郑和下西洋

    时间:2016-05-18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从最初的北京学 [详细]

    五四运动

    时间:2018-05-11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