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又称孝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与汉宣帝刘询时期,两位帝王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大

事件简介 事件资料 相关人物
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又称孝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与汉宣帝刘询时期,两位帝王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了西汉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让一度衰退的西汉王朝在此强盛起来。
  昭宣中兴的实质
  昭宣中兴的实质是封建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昭宣中兴具体措施
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政治方面
  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其清政者给予褒奖。公卿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造就而成。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这些循吏(地主阶级中有远见,懂政策的官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其统治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故而得到时人好评。
  平理刑狱
  昭帝于始元四年(前83年),颁布特赦令。宣帝亲政后,进一步废除了汉武帝时的许多酷法。设置廷尉平一官,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狱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武帝末年人人自危,大臣“安危不可知”的恐怖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
  惩治贪腐
  刘询来自民间,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切齿痛恨,所以他一当政,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
  7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6次颁布赈贷种、食和“勿收责”的诏令。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宣帝时还下令“勿行苛令”,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与民休息
  针对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多次以昭帝名义下诏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抑制土地兼并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土地兼并,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设立常平仓
  五凤四年的正月,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便在向宣帝奏请在边郡设立常平仓,以供给北部边防之需,减省转输漕运之费。宣帝一一照准。
  外交方面
  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袭破车师,平定西域。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呼韩邪单于更是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使边境逐步宁息。
  汉宣帝甘露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年, 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与汉缠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
  昭宣中兴产生了什么影响
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和儒学的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如何评价昭宣中兴
  在汉昭帝、汉宣帝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史书对汉宣帝大加赞赏,曰:“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一道,又被称为“昭宣中兴”。(史书上只有宣帝中兴,而昭宣中兴是在2001年由现代学者提出,目的是为了很好划分汉武帝时期与汉宣帝时期,而且这个说法在史学界颇有争议。)
  汉宣帝刘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为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中兴、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中,中宗宣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皆是一代英主),可见其功德之高。
  《汉书》对汉宣帝赞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西汉历史学家刘向评论孝宣皇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往期回顾

  •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而他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光武中兴”。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让东汉称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详细]

    光武中兴

    时间:2016-05-17
  •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发生于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立明英宗复辟的政治事件。明英宗等人轻易就成功 [详细]

    夺门之变

    时间:2018-06-01
  •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一种隔绝本国人民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此外也有保护本土经济文化的考量。然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最终被西方列强用鸦片、大炮打开了国门,开启了中国人民百年噩梦[详细]

    闭关锁国

    时间:2016-05-17
  •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朱棣夺取皇位的一场政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主要是因为建文削藩引起的。靖难之役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影响,被评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之一[详细]

    靖难之役

    时间:2016-05-18
  •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是发生于北宋末年,北宋和金国之间签订的的盟约,两国合作攻打辽国,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宋徽宗赵佶订立。由于宋金两 [详细]

    海上之盟

    时间:2018-06-27
  • 七国之乱

    汉景帝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它是一次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的对抗,最终七国之乱被平定,西汉诸侯王势力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得以巩固。[详细]

    七国之乱

    时间:2016-05-18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从最初的北京学 [详细]

    五四运动

    时间:2018-05-11
  •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时举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详细]

    时间:2018-05-16
  • 王莽新政

    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实行新政,进行全面改革。然而王莽新政却不能挽救西汉走向衰亡的步伐,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赤眉、绿林起义,新朝灭亡可想而知。[详细]

    王莽新政

    时间:2016-05-17
  • 王莽篡汉

    王莽是皇室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西汉衰亡之际,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事件被称为“王莽篡汉”。历史上对王莽篡汉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莽篡汉到底是怎么回[详细]

    王莽篡汉

    时间:2016-05-18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