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山南慕北 2016-08-16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平津战役中的蒋介石与傅作义
  在平津战役中,蒋介石和傅作义的意见不一致,因此,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方针从来没有明确过。
  现在我们就来说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关系。过去,海峡两岸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各有偏颇之处。或者强调蒋介石信任傅作义的一面, 或者强调蒋介石不信任傅作义的一面。我们认为,蒋介石是信任傅作义的,但又不完全信任他。
  为什么说蒋介石信任傅作义?1947年11月30日,蒋介石决定,撤销保定、张垣两绥靖公署,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华北“剿总”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军区,即山西、河北、内蒙、北京和天津五个省、市、区。在这样的一大片地区内,驻扎着大约82万国民党军队,按照蒋介石的旨意,统统归傅作义指挥(傅作义指挥不了其中山西阎锡山的军队。实际上归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军队约为60万人),形成所谓傅作义军事集团;与东北的卫立煌军事集团、西北的胡宗南军事集团、华东的刘峙军事集团、华中(长江以南)的白崇禧军事集团并称为国民党的五大军事集团。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任务,就是要就地消灭这五大军事集团。完成了这个任务, 也就可能将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至于在这当中,华北地区对整个战局发展的重要性,就更不待赘言。显然可见,如果对傅作义没有最起码的信任,蒋介石是不可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傅作义的。
  傅作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有他特有的条件。大家知道,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中,可谓佼佼者。抗日战争初期,他指挥军队对日作战,一举收复五原重镇,取得了国民党军队第一个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辉煌胜利。史称“五原大捷”。蒋介石为此授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傅作义成为得到这种荣誉的第二人(第一人是蒋介石自已)。解放战争初期,傅作义奉蒋介石的命今,率部向我解放区进攻。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利用我军在怀来地区与蒋介石嫡系“中央军”鏖战之际,占领了我重要城市张家口。蒋介石对此非常得意,随即任命傅作义为张垣绥署主任;并在同一天宣布,定于1946年11月12 日召开国民大会。傅作义也忘乎所以,竟然通电毛泽东主席,声称他“击败聂荣臻、贺龙两部十万之众,是人民意志的胜利。”在他的指挥下,他的军队先后侵占了原河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山西西北部77个城镇和广大农村。在这期间,和其它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相比,他的军队所受我军的打击也轻得多。1948年10月,他还企图偷袭我党中央所在地石家庄,迫使我们虚惊一场。这在当时是少见的。综上所述,可以说,当撤销保定、张垣以及太原绥靖公署,成立华北“剿总”时, 蒋介石没有看中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太原绥署主任阎锡山, 而是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不是没有慎重考虑的。
  当然,也不应讳言,蒋介石对傅作义并不完全信任。蒋介石惯于用人存疑,疑人照用的手法。傅作义对蒋介石暗中派人监视他的行动,限制他的权力等等举动,不会不有所察觉。据说他受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时,不只一次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个职务“有名无实,害莫大焉”!他不能不对蒋介石抱有戒备心理。
  蒋介石为什么不能完全信任傅作义呢?就傅作义自身来说:
  一、傅作义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二、傅作义原是一位地方实力派。
  三、傅作义又是一位爱国军人。
  在平津战役中,蒋介石采取的什么对策,我们迄今还未看到这方面的历史档案。从蒋介石当时的言行分析,我们认为蒋介石曾决意放弃华北,放弃平津,要将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包括蒋介石 的嫡系“中央军”)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去,与原驻扎在那里的国民党军队会合,凭借长江天险,抵御我军的进攻,并且寄希望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争取东山再起,转败为胜。
  平津战役林彪为什么爽快调兵
  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北平地下党的几个渠道获悉:傅作义要派快速部队偷袭石家庄,企图威胁驻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机关,同时牵制正在包围太原的解放军,以援助阎锡山。中央军委在部署华北军区部队准备阻击傅作义偷袭部队的同时,于10月29日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蒋介石、傅作义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见,令十六军、三十五军、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队向石家庄进攻,其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等部昨日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除令杨、罗、耿率部回援外,请你们考虑将现在锦西附近之十一纵派至冀东,向通县、北平方向活动,威胁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毛泽东刚签发完上述电报,又收到敌情通报,说傅部已过方顺桥,南下到了望都。同时收到林、罗、刘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得知塔山守备部队已撤下休整,于是复电林、罗、刘:“你们既已将塔山守备部队撤下休整,十一纵似可调出使用于北平方面。如你们同意,即请令该纵取捷径,经遵化、蓟县,到三河集结,相机攻击通县一带,并暂受杨、罗、耿指挥。蒋傅为捣毁平山、石门一带中央及华北政府所在地之目的,使用3个最强的军,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坦克队及1个工兵爆炸队,先头本日已占望都。我杨、罗、耿回援后,在兵力对比上,尚不足歼灭此敌。现通县、北平一带空虚,原开通县之十三军的第四师亦被调用于平保线,如十一纵能出现于通县方面调动南下敌军一部回头,则我杨、罗、耿可给其余部以歼灭打击。”
  此时,东北野战军在辽西走廊驻有两个纵队,即四纵和十一纵。毛泽东知道,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伤亡重大,十分疲惫,因此只要求十一纵先行出动。
  29日14时,林、罗、刘收到这一电报后,进行了紧急磋商,认为:为粉碎傅作义的进攻,华北确需增兵。此时,锦州已经攻克,廖耀湘兵团已被歼,长春已经解放。北面只有进攻沈阳尚需一些兵力。如今,在辽西走廊的部队都可以开进关内。于是,他们致电中央军委:为牵制傅作义,我们可将目前在锦西附近之第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日内即开始向山海关冀东方面前进,威胁敌人。但四纵、十一纵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部队已较疲劳,故每日行程不能过多,并须一方面前进,一方面休整,使其恢复组织和疲劳。
  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很高兴。29日23时半,他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林、罗、刘:“你们将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南调很好。”
  10月31日,由四纵、十一纵及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的先遣兵团奉命由锦西地区南下。
  由于中共中央公开揭露了傅作义的阴谋,华北杨罗耿兵团由平张线以北南下,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入关,傅作义见偷袭不成,可能还要吃亏,又把部队缩回北平。
  林彪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本位主义的表现。1936年东征快结束时,上级要求扩红较多的红一军团调一些士兵给扩红较少的红十五军团,林彪气呼呼地说:“有鸟的几个兵!”在南下北宁路作战之前,林彪曾屡次提出要兵力较少的杨成武兵团先行动,以牵制傅作义,然后东北野战军再行动,曾遭到毛泽东的批评。然而此次他不仅同意调十一纵,而且还要加上四纵等部队,组成先遣兵团入关,这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应该说是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的客观原因是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后,东北野战军已经是兵强马壮;主观原因则是林彪增强了全局观念。
  在这一回合中,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指挥员都采用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毛泽东体谅到东北野战军大战之后,亟须休整的具体情况,只提出调十一纵入关。而林、罗、刘也体谅到为应对傅作义的偷袭,华北确实需要增兵,建议调先遣兵团入关。只经过一次电报往返,便使问题顺利解决。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