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镇南关起义的性质如何 镇南关起义的三大特点

镇南关起义的性质如何 镇南关起义的三大特点

非我族类 2017-09-04
\

镇南关起义
  镇南关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在广西中越边境镇南关发动的一场重要的起义。这场起义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根据本文笔者的观点,镇南关起义有三大特点,而这三大特点其实也决定了这场起义的复杂的性质。
  作为孙中山以武装革命为手段,实现民主共和国理想的一系列尝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镇南关起义,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这是一次有纲领、有目标和有计划的具有正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反清军事斗争。
  孙中山自创立兴中会以来,不仅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还将反清武装起义作为实现这一民主共和纲领的主要手段,坚决地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镇南关起义就是重要的体现。在策划镇南关起义的时候,孙中山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先袭取镇南关,占领凭祥小都会,后夺取水口关,占据龙州城邑,进而进军南宁。1907年2月,孙中山就计划以“安南为革命基地,以广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建立民国。革命军占领镇南关炮台后,孙中山在对参加起义的人员发表演说时表示“感谢大家此次奋勇举旗起义,同全国同胞一起把满清皇帝民贼推翻,建立新的富强的共和国,四万万同胞都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享受独立自由之幸福,外国人不敢欺侮我地了,大家都有田地耕种了!”,“我们就要直向南宁、广州,北出长江,和全国同胞打到北京去!”镇南关起义后,在对法国《时代》杂志记者罗德的谈话中,孙中山也表示:“我们也是要求人权,像法国大革命所作的一样。”从这些谈话中可得知,孙中山领导发动的镇南关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实现其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对于革命党人的目的,清朝也有所察觉,认为孙中山等人“入手即据炮台,其志实在不小”为了取得起义胜利,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在策划镇南关起事时,孙中山等作了较多的准备工作。1907年3月,在河内设立指挥起义的领导机关。同时,派人游说清军边防部队,与清军将领陆荣廷、陈炳焜和黄福廷取得了联系,最为重要的是获得了驻守炮台的哨官李福南的支持,并且在起义前“数月遣三人应募为守台兵夫”以为内应。另外,革命党人在起义之前曾派梁兰泉、邓睿臣、何凯荣等深入镇南关及凭祥附近收集情报和发动群众,或以“收鸭毛”为名,或以行医为名,或以经商为名来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招集人员参加起义。正是由于革命党人做了较为深入的准备,所以才能够迅速占领炮台。
  其次,这是一次以会党为骨干,有反正清军参加的起义,但具有与旧式会党起义完全不同的性质。
  清末以来,活跃在中越边境地区的会党主要是派系林立的天地会(或称三点会、三合会等等),对于会党的力量,孙中山是比较注重利用的,辛亥革命前的几次武装起义,孙中山都是以其为骨干力量的,镇南关起义也不例外。孙中山之所以注意联络会党的力量以为己用,主要是因为会党一具有反清传统便于联络,二是一支有现成组织的冲击力量,有联络利用的价值,三是同盟会内部有一批会党的骨干力量,具备联络会党的通畅渠道和便利条件。镇南关起义前,孙中山即派会党出身的同盟会会员王和顺、黄明堂、关仁甫等人前往镇南关等地发动会党参加起义,在他们的影响下,何伍、李佑卿等会党首领率近百人参加了起义。在注重会党力量的同时,孙中山等人也相当注意清军的策反工作,因为对于会党的乌合之众的性质,孙中山是深知的。正因为认识到清军反正的重要性,孙中山在起义之前即派原为军中人士的梁兰泉去做守炮台士兵的工作,从而取得了士兵们的支持,李福南所率领的两哨士兵二百多人都参加了起义。从参加起义的人员来看,主要是会党成员及反正的士兵,这不能不视为镇南关起义的一大特点。尽管起义参加者绝大多数为会党人士及反正士兵,但这次起义却不同于一般的会党起义和士兵哗变,而具有了新的特性,因为,指导起义的革命纲领不再是会党原来固守的“反清复明”或士兵们的索饷,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二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再次,这是一次输入式的军事行动,具有缺乏群众基础的特点。
  镇南关起义从性质上而言是一次军事输入,其参加起义的人员是从越南过境的,其起义所用的器械是从越南运入的,其所必需的后勤补给也是必须依赖于越南一方的。这一缺乏群众基础的输入式军事行动注定是要失败的。尽管革命党人在起义之前作了一些革命宣传与发动工作,但是并不深入。对群众的发动主要是以金钱为利诱,没有注重从思想上进行的觉醒,故而参加起义的人员较少;当战斗进行之时,也缺乏当地群众的支援,使自身陷于孤立作战之中。相反,当地群众还为清军带路与捎信,这不能不视为革命党人的一大失误。
关键词: 镇南关起义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