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平江起义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红三军团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

平江起义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红三军团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

非我族类 2017-10-18
  红军长征中有三支队伍,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以及第四方面军,其中的红一方面军是由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师合编而成的,红三方面军的总指挥就是领导平江起义的彭德怀,这支军队就是由这场起义产生的红五军扩编而成的。所以,平江起义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红三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冲锋陷阵,更是屡建奇功。
  一、平江起义是产生红五军、红三军团的母本,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组织和发动了威撼湘鄂赣、声震全中国的平江起义。这是在革命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动的一次重要起义。这次起义的特点是:一是由党直接掌控的国民党军队爆发的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独立五师第一团奉命调至平江“剿匪”,镇压平江工农革命。团长彭德怀于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团成立了党支部,彭任党支部书记。平江起义有别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这两大起义都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城爆发的起义),是在省际边缘县城的起义,回旋余地较大。“平江起义队伍达到3700余人,救出监狱的革命青年和群众1000余人,逮捕县长等反动劣绅三四百人,缴获枪支弹药甚丰。”二是目标明确,有井冈山的旗帜指引。彭德怀在酝酿起义时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非常向往。他在复黄公略的诗中写道:“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1928年6月《中央对于湘鄂赣总暴动和对平江问题的决议》也指出:平江的任务是与江西修水、铜鼓连成一气,在湘赣边境造成割据局面。平江起义成功后,部队参加改编的官兵有2500多人,起义部队命名为紧随井冈山红军第四军后的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红五军党委和平江县委联席会议决定,力争在最短时间建立湘鄂赣边界革命根据地。这种认识的自觉高于此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2页)三是有湘鄂赣边区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平浏群众的支持。湘鄂赣边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群众基础好。在起义前,平江县委书记毛简青、组织部长兼暴委会主任罗纳川领导和发动了平江20万农军直扑县城;县委负责人胡筠领导着一支300余人的工农游击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起义中,胡筠、涂正坤等带领游击队和群众进城配合,随后,又将地方游击队编入起义部队,为红五军补充了大量兵源。四是策划周密,运作精当。彭德怀在旧军队中,利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秘密活动近十二年之久(《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106页),组织秘密士兵会,抓住广大士兵五个月没有发饷这个热点问题,以闹饷为主要手段发动起义。正如彭德怀在部署起义时所说的:“只有闹饷,才可冲破师特务营(只有二百余人)这个堡垒,团结全团绝大多数人;才能有效地防御二、三两团可能的进攻。”在彭德怀周密部署和指挥下,平江起义部队势如破竹,一举成功。
  平江起义部队及由此诞生的红五军转战湘鄂赣三省敌军薄弱地区,沿途想方设法与边区各县党组织接上关系,于1928年9月17日,在江西铜鼓召开了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五县党组织负责人和红五军党委联席会议,正式恢复和组成了湘鄂赣边区特委。会议确定滕代远、彭德怀、李宗白、邱训民、王首道等五人为特委常委,滕代远为特委书记。这就使湘鄂赣边区有了党的统一领导。
  红五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群众工作队,在大迂回、大穿插的运动中与敌作战,粉碎了敌人的“三省会剿”,发动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和地方武装,还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建设和巩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这期间,1928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转往井冈山,黄公略率其余一部在湘鄂赣边打游击。红五军和红四军在宁冈会师后,艰难地挑起了守卫井冈山的重担。失利后顽强地转战赣南,与红四军在瑞金再次会合,继而回师井冈山。1929年8月,红五军主力重返湘鄂赣边,与黄公略率领的边境支队会师,一举攻克万载县城和平江长寿街。12月,红五军主力再进湘赣苏区,协助湘赣边特委和赣西特委成立红六师,以黄公略为军长,继续在湘赣苏区一带发动游击战争,巩固了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
  年12月红五军第五纵队配合独立十五旅中的党组织,发动了大冶兵暴,攻下大冶县城。1930年4月,红五军主力再次回师湘鄂赣,湘鄂赣苏区扩大为近20个县。6月,红五军发展到近万人。根据中央指令,以红五军为基干,在湖北大冶刘仁八村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军团政委。其他主要干部大多数参加过平江起义。从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经过两年转战,发展壮大为红三军团,实现了以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7月上旬,彭德怀乘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进行中原大战,湘军主力开往湘中湘南之时,挥师攻占大冶、黄石后,向湘北重镇、粤汉路的交通要道岳州发动攻势,一举占领了临湘、城陵矶。“进攻岳州时,消灭王东原一小部分,其直属队和团主力大部在帝国主义兵舰掩护下,乘船逃往洞庭湖中之一角君山。王旅的另一个团,‘五一’节在平江已被消灭了。在岳州缴获了钱大钧部的不少弹药、军用物资和许多粮食,缴获了七五野炮四门和山炮几门,红军开始有了炮兵。”(《彭德怀自述》第52页)此役切断了武汉至长沙的铁路交通,给湘鄂赣当局以沉重打击。
  年7月下旬,红三军团在湘鄂赣苏区游击队、赤卫队近20万人的配合下,一举攻克省会长沙。取得了俘敌4000余人,扩军7000余人的重大战果。溯本追源,正是由于有了党领导和发动的平江起义,才诞生和孕育了红五军、红三军团。平江起义后,仅平江先后就有八万人参加了红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江起义是红五军、红三军团的母本,也为后来红军长征提供了一支主力队伍,是夺取长征胜利的重要源头之一。
  二、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始终担当主力,英勇奋战,屡建奇功
  年9月,红三军团东渡赣江,和红一军团一道夺取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19日被迫离开浴血奋战4年多的中央苏区,担当前卫,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敌军重重包围、前堵后追的严峻战局中,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一连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封锁线,并为快速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立了首功,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挺进到广西湘江地域时,蒋介石已调集25个师数十万大军,分五路堵截,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为突破敌军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军团率先突入广西,控制湘江界首渡口,在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先后打响了灌阳新圩阻击战和兴安光华铺阻击战,以伤亡4000多人的惨痛代价,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兄弟部队过江的任务。经过艰难转战,红军渡过乌江,于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三军团精神振奋,斗志倍增。经过二渡赤水,参与抢占娄山关、重夺遵义城的战斗。娄山关为大娄山脉的最高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三军团担任抢占关口的主攻任务。在激烈战斗中,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平江人,原五师政委)右腿被9枚子弹打伤,仍坚持指挥,截肢后一条独腿坚持走完长征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身先士卒,在指挥先头部队攻打遵义城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他是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战后,第11团政委张爱萍含泪写了一首挽诗,诗中说:“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娄山关遵义一战歼敌5000多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经过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巧妙迂回,中央红军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把蒋介石的50万重兵远远地甩在后面。红三军团不再担任开路先锋转为担当长征的后卫,阻击尾追之敌,保证前进红军和党中央的安全。在翻过多座大雪山进入草地之前,军团长彭德怀严词拒绝和揭露了张国焘派来的说客之挑拨拉拢行为,坚决执行中央北上战略方针在过草地时,红三军团改称红三军,负责垫后阻击和收容伤病员。病倒了的周恩来和一直有伤的王稼祥,就是由红三军迫击炮连战士组成的担架队轮流抬出草地的。在张国焘发出分裂红军的“九九电报”后,彭德怀率领红三军护卫党中央和中央机关星夜兼程脱离险境。
  年10月,红三军团将士在吴起战斗中英勇顽强,与兄弟部队一道击溃敌骑兵3个团,缴获战马千匹,夺取了长征最后一役的胜利。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