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喜峰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喜峰口战役和《大刀进行曲》的诞生

喜峰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喜峰口战役和《大刀进行曲》的诞生

非我族类 2018-01-05
\

 
  喜峰口战役最终还是失败,尽管大刀队没能将日军挡住,但这场战役却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抗日情怀,大刀精神也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不止。喜峰口战役中还催生了一首名曲,它就是《大刀进行曲》,这首名曲鼓舞着全中国的抗日热情,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象征。
  喜峰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在血与泪写成的抗战历史中,1933年长城抗战的记忆无法抹去。而在长城各次战役中,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令国人们欢欣鼓舞;中国军人在这里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日的奇迹,二十九路军大刀队为中华民族所感动和骄傲。卢沟桥事变中,二十九军再次用大刀的神力向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历经半个世纪,勇士举起大刀的形象已经固化为人们心目中抗日战争英雄的印象;大刀也成为团结统一、无畏拼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从当时国民报刊所报道的大刀队抗日情景,和二十九军将领的记录、回忆,到后来《大刀进行曲》的产生和传唱,举起大刀的形象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代表雕塑,展示的是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表达形式和人们对历史选择记忆,逐步使二十九军大刀队曾经挥舞过的大刀,演变成了抗击侵略、英勇无畏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将大刀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之为大刀精神。
  喜峰口战役和《大刀进行曲》的诞生
  1933年3月,宋哲元率领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鬼子横尸遍野,第一次尝到了大刀的厉害。二十九军的胜利和大刀队的英雄事迹顿时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年仅23岁的作曲家麦新受到大刀队英勇事迹的感染,一气呵成谱写了《大刀进行曲》的词曲。
  《大刀进行曲》在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是一首诞生在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炮火声中的时代战歌,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成千上万青壮年唱着这支歌参军入伍,走向抗日前线。上海沦陷后,手无寸铁的学生面对日本宪兵,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走向街头发起募捐,为前方将士赶制大刀。在台儿庄,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血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时传来《大刀进行曲》的雄壮歌声。这首歌不仅伴随了 8 年抗日战争,而且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苦难与力量的雄浑风格。它与《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名曲一起,形成了最典型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刀进行曲》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国际性影响。当时,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42 个国家曾在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音乐家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会上演唱《大刀进行曲》、《牺牲到最后关头》(麦新词、孟波曲)等救亡歌曲,激越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共鸣。他们说:“中国的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的无限希望,也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