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章惇】章惇书绝壁_苏轼和章惇

章惇

人物简介   章惇出身官宦世家,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也是北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所作所为都对北宋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章惇出身好、长得好又有才,为人高傲自负,曾任左仆射、上柱国、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封爵魏国公,参与熙宁变法、开疆拓土、出将入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贡献。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章惇小的时候,其族父章得象惊异章惇的性情品格,认为章惇将来一定地位优越。
  章惇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举止文雅洒脱。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才识超人。年轻时,喜欢修养,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
  章惇与章楶因为名望明显,被介绍在贵族之间,赞扬于一时。与王观友善,俱以疎散称,时号观三、惇七。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历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参与变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惇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知县。
  治平四年(1067年),章惇任著作佐郎,御史吕景、蒋之奇说章惇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所以不除馆职。
  熙宁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开始变法后,让章惇进入集贤院。
  二月,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惇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1071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
  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朝廷改任章惇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
  章惇被派往邠州(今陕西省彬县)调查处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陕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况。
  章惇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被宋神宗的采纳。
  经略江南
  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被任命为湖南、湖北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改硖州为安江寨,富州为镇江寨,累迁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军器监等职。
  张颉说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吃鱼几个月。章惇痛恨张颉的言论。
  熙宁六年(1073年),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章惇曾经被任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章惇由判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
  弹劾宰相
  二月,宰相王安石随从宋神宗去观灯,骑马直接进入宣德门,宫廷卫士大声叱骂王安石,并打伤了王安石的坐骑。
  王安石建议宋神宗将这些卫士送往开封府治罪,罢免宦官一人,宋神宗答应了他的要求。
  宋神宗下令对审讯宫廷卫士的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进行严肃处理,各罚铜十斤。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惇就军械监置司,立专案,审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吕惠卿又令中书户房统计治平、熙宁财赋收支之数,统计结果,与曾布所说皆不同。章惇办理此案,曾布不再请求奏对。
  九月,章惇深得宋神宗赏识,被任命为三司使。
  出任地方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
  中丞邓绾说:吕惠卿执政超过一年,所立朋党不相同,然而与吕惠卿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没有比得上章惇。
  现在吕惠卿虽然已经斥逐,而尚留章惇在朝廷,也尚且医疗疾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秽啊。章惇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骚乱。
  朝廷改任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今湖北省荆州市)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诏令章惇亲自前往辰州、沅州,安抚叛蛮。章惇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月,朝廷改任章惇为杭州知州,没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去世,辞官服丧,服除,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1081年),章惇的父亲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到开封。
  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太子宾客致仕章俞、弟弟颍州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开封府官,各怀观望,害怕躲避佥书。
  章惇奏事,及报上,不符实际,又按察裁决所开始时,追治堂吏王冕等,证实周之道等人的话。
  章惇以为有司不当信王冕等语,想虚构捏造次数,强迫执政,以此报制勘所,仍称请尽情彻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谬说,坐不适当指挥制勘院,固有是责。
  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
  回京任职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被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时,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頵。
  章惇与以宰相王珪为首的宰执们一起决议立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章惇写在纸上,王珪拿给已不能说话的宋神宗看,经神宗点头同意;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赵佣即位。
  五月,章惇任知枢密院事。
  新旧党争
  十月,范纯仁、朱光庭、苏辙等人担任谏宫。
  章惇对宣仁后说:谏官全部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宰执进拟。现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从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荐,此门不可以渐渐开启。
  宣仁后说:全部大臣所推荐,不是左右。
  章惇说:大臣应该公开张扬,为什么秘密推荐。现在皇帝幼冲,皇太后同听万机,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
  门下侍郎司马光对章惇说: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任谏官,是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挡住贤臣晋升之路,倘若必须如此,那么我宁愿辞职。
  章惇说:我也知道韩缜、吕公著、司马光不会徇私舞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奸臣执政,以这为例,提升谏官以亲疏为标准,台谏官就失去意义了,这会造成政治的昏暗,国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诏取消诏令,范纯仁被改任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其余三人依旧。
  元祐元年(1086年),章惇被监察御史王岩叟、朱光庭弹劾。
  司马光要割地给西夏,得到旧党的支持,章惇很生气,说议者可斩。说他们是无见识的不逞之徒。甚至说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没有敢说话的人,章惇多次与司马光争论。
  章惇说:现在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变更数也数不过来,事既与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检用熙宁元年现行条贯,不知虽是差役一事,官司关连上下,事物目极多,条贯相互干涉,岂可单独用差役一门,显见施行未得。
  今天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须详审,不可轻易,今天只限五天,诸县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变更草率,反而更加为害。
  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
  章惇说:像役法,熙宁初,用雇代差,实行太快速,所以有现在损害,现在重新以差代雇,应该详细议论,经常讨论,或许可以实行,而限止五天,其损害将越来越多啊。
  谏官多次弹劾章惇,章惇居位如故。章惇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积累数千言。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有以后怎么能奉陪吃剑之语,章惇的话十分不恭敬。
  宣仁后很生气,御使中丞刘挚等人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祐元年(1086年),旧党辩论失败,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河南临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担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惇请求罢职,提举洞霄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道教宫观),不断受到攻击。因为父亲死亡,于是守丧,仍不断受到旧党攻击。
  元祐更化时期章惇被贬到岭南。
  乘舟之会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章惇被启用为相,章惇赴京城途中,陈瓘跟随众人途中拜见。
  章惇一向听说陈瓘有名,单独邀请陈瓘与同载,询问当世之务。
  陈瓘说:“请以所乘舟比喻,偏重其可行乎。或左或右,其偏一也。明白这个,则行可矣。”章惇沉默。
  陈瓘再次说:“天子等待您为政,敢问将何先?”
  章惇沉思很久,说:“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
  陈瓘说:“您误矣,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啊。果真这个样子,将失去天下之期望。”
  章惇表情严厉地说:“司马光辅母后,单独掌控政柄,不从事继承先烈,肆意大改传统,误国像这样,不是奸邪是什么?”
  陈瓘说:“不察觉其心,而怀疑其行为,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越来越多啊!”乃为章惇极论熙、丰、元祐之事。
  陈瓘以为:元丰的政事,有许多地方,与熙宁朝不同,说明先帝的想法,本来已经改变并贯彻施行了。司马光不了解先帝的想法,使用了母亲变更儿子政令的说法,而且操之过急,所以到现在,还是一片混乱。
  为今天下计,唯当消除朋党,持中道,也许可以救弊端。若又以熙、丰、元祐为说,没有以信服公论。陈瓘辞辨激昂,议论劲正。
  章惇虽违背意思,也颇惊异,于是有兼收元祐的话,留陈瓘一起吃饭而别。
  独相执政
  章惇专门以继承为国家的重要事务,凡是元佑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
  大小官僚,没有幸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诋毁宣仁太后,说元佑初年,老奸擅国。章惇请求掘司马光、吕公著的坟,砍他们的棺材。宋哲宗没答应。
  章惇请求编辑、分类元佑时,大臣们的章疏,处治刘安世、范祖禹劝谏宫中雇乳母的事,用文及甫陷害别人的文书引导蔡渭,让蔡渭告发刘挚、梁焘有反谋,兴起同文馆案,命令蔡京、安惇、蹇序辰穷究到底。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执政,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乃诏即京、索、大源等河为之,以孙迥提举,重新命令兼提举汴河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章惇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
  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贬斥旧党
  贬斥旧党章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
  布以为无益之事。又奏:人主操柄,不可倒持,今自丞弼以至言者,知畏宰相,不知畏陛下。臣如不言,孰敢言者。遭到曾布等人的反对和逼迫,司马光等人被夺谥毁碑。
  曾布对章惇、蔡卞说:追夺恩泽,此例不可启,不同时候,奸人施于仇怨,则我辈子孙全部为人所害矣。
  章惇说:彼已经死亡,虽鞭尸什么好处,追削什么补益,不如夺其恩例乃实事。曾布又说:不若止治其渠魁为便。章惇说:范百禄、胡宗愈之徒,也没有明显罪恶,暂且置之。
  曾布说:韩维在政府不久,又与众不合而去,恐亦无它。章惇说:与司马光倡和者,正这个人啊。曾布反复很久,蔡卞说:亦有可议。
  刘奉世等三十一人,或贬官夺恩,或居住安置,轻重有差。其彬州编管秦观,移送横州。
  欲废两后
  章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齐娄太后,宫名叫宣训,曾废她的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托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
  章惇引诱高士充上书,说高士充的父亲高遵裕临死时,屏退左右,对高士充说:宋神宗弥留之际,王珪派高士充来问:不知皇太后想立谁为帝。我斥责高士充离开。章惇追贬司马光、王珪,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再追贬吕公著、司马光,又责吕大防、刘挚、梁焘、范祖禹、刘安世等过岭,意犹未慊,仍用黄履疏高士英状,追贬王珪,皆诬以图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皇后,帝颇惑之。最后起同文狱,将全部诛杀元祐大臣。
  章惇让宦官郝随帮助自己,章惇想追废宣仁后。皇太后、太妃都极力同章惇争辩。哲宗感悟,烧了章惇的奏疏,被郝随侦知,秘密告诉章惇和蔡卞。次日,章惇、蔡卞上奏,宋哲宗生气地说:你们不想让我进英宗庙吗。章惇、蔡卞才作罢。
  绍圣三年(1096年),章惇以孟皇后是高太后所立,迎合郝随,劝哲宗在后宫兴起狱案,假托邪门旁道,废掉孟皇后,让孟皇后居住瑶华宫。章惇请求立哲宗专宠的刘贤妃(刘清菁)为皇后。孟皇后所生的福庆公主重病不治,孟皇后的姐姐拿道家的符水入宫医治。符水之事,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命将符水藏之。言官邹浩上疏斥责章惇,请求停止废后。
  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刘贤妃趁机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哲宗。哲宗听说后,开始怀疑,令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在章惇和刘贤妃的授意下,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都被逮捕,严刑逼供,甚至有被断舌的人。
  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梁从政等人造供词,孟皇后的后位被废,被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
  北伐西征
  夏军攻陷金明寨,主帅张兴战死。章惇大怒,要把全军四千人全部斩首。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他于是只杀了亲兵十六人。
  自金明寨失陷后,哲宗命西部各路加强防守。熙河将王文郁等,筑汝遮为安西城,以通秦凤援师。梁太后惧宋朝声讨,派遣使者献俘辽国,以为应援。
  元符元年(1098年),边廝波结等以河州(今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岷州(今属甘肃省岷县)、溪哥城(今属青海省贵德县)及吐蕃兵六千余人归顺宋朝,邈川诸酋相继亦求内附。章惇命王愍进攻吐蕃,吐蕃主陇拶出降。
  宋朝大举集结兵力,准备一举攻灭西夏。但西夏接连上表,请求辽朝出兵,辽朝征集大军驻扎宋辽边境,作出大举南下之势,派萧德崇到开封劝和,提出让宋朝归还攻占西夏的领土。众人大多同意谈和还地,哲宗也认为如此。章惇拒绝了辽朝的要求,认为:“夏国作过未已,北方使者虽来劝和,也需要讨伐,若能服罪听命,虽北朝不来劝和,亦自当听许。”宋夏和谈,西夏臣服宋朝。河东方面奏称:“辽国人过天涧取水,已令地分婉顺止约去讫。”章惇说:“这是边吏畏缩而已,若过界者,直接斩杀,他们一定不敢来。”
  章惇请求哲宗下诏,在各地探察百姓有谎言的人,按律论罪。章惇立下赏格,告密之风,日益兴盛。有个酒醉胡说的人,哲宗下诏免去死罪,章惇按律杀之。
  反立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向太后向章惇等宰相告知此讯后,认为应该早立储君。章惇起初想立简王赵似,但向太后坚持立端王赵佶,枢密使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侍郎许将也都附议。章惇只得奉命召端王入宫。章惇见到端王后,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但曾布厉声说:“章惇,听皇太后安排。”储君之议才最终确定。
  端王赵佶继位,即宋徽宗,章惇请求向太后同权处分。
  贬死湖州
  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徽宗以章惇为特进,章惇受封为申国公。章惇被任命为山陵使,章惇请求去职,徽宗不允许。途中突然遭遇大雨,哲宗灵车陷在了泥水坑中,过了一宿才走出来。言官弹劾章惇不恭。左正言陈瓘趁机请求罢免章惇,并进一步商议对他的刑罚。
  九月,章惇五次上表,请求罢政事,诏答不允。章惇从小道出去,居僧舍。第二天,他再次上表,徽宗又不允许,派中使跟随看管,章惇再次从小道出去。徽宗对辅臣说:“我如此对待章惇,各方面都考虑到了,礼貌可以说是尊敬到了极致。”众人说:“恩礼的确过厚。”徽宗说:“章惇请求知越州,应该答应他。”
  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多次弹劾章惇,徽宗于是罢免章惇的特进,出授越州知州,陈瓘等人认为责罚太轻,再上章弹劾章惇,重提他在绍圣时期设置看详元祐诉理局,一切对于先朝言语不顺从的人,加以钉足、剥皮、斩颈、拔舌之刑的行为。经此弹劾,章惇再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弹劾章惇,徽宗不理。陈瓘、陈次升等人再次极言此事。任伯雨称章惇有谋反之心,又轻视徽宗、想追废宣仁太后,徽宗于是再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其子章援上奏时,徽宗颇称其孝,略有哀怜之意。但经曾布请求,徽宗又下诏:章惇亲子孙,允许在外指定差遣,不得总是到京师及上章疏。
  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被改任为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居住。
  崇宁四年(1105年),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团练副使,又移湖州团练副使。同年,章惇在贬所逝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
  大观三年(1109年),恢复特进、申国公。
  政和(1111年—1118年)年间,重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
  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追贬章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命其子孙不得仕于朝。
 
章惇书绝壁
  章惇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面临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山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章惇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
  文章体现了章惇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为值得的事不惜代价的一个人。说明了做事要有勇气,不畏缩,才能将事情做到自己所理想的。
 
苏轼和章惇
  章惇在乌台诗案时帮过苏轼,苏轼却讥讽章惇杀人不眨眼,还有他写诗讥讽(章认为这是讥讽,而且奇耻大辱)章是个私生子,以及复杂的政治斗争,于是苏轼就得罪章惇了,以后苏轼在惠州写诗“报道先生春睡美”,章惇落井下石把苏轼贬到海南,这次被贬直接摧毁了苏轼的健康,敲响了苏轼的丧钟。
  章惇与苏东坡两个人的才华相当、年龄差不多,年轻的时候,两人腥腥相惜,互相因才而亲近,关系不错。
  章惇步入仕途后,因才华和见地被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和皇帝宋神宗看中,历任编修三司条例官、知制诰、三司使,官至参知政事,成了副宰相,积极参加 “熙宁变法”,成为了坚定的改革派。之后,因为家人在家乡横行霸道,章惇受牵连,一度罢官。直到1082年,才又被宋神宗召回,出任门下侍郎。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下狱,宰相王珪说:“苏轼对于陛下有不臣之意。”宋神宗改容说:“苏轼的确有罪,但对我还不敢这样吧?你怎么知道的。” 王珪说:“有苏轼的诗为证。他曾作《桧》诗: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龙本在天上飞,苏轼却要求地下的蛰龙,还要在九泉之下去求,这不是诅咒陛下,要造反吗?”章惇说:“龙并非专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称为龙。”神宗说:“诸葛孔明被人称作‘卧龙’,东汉颍川有‘荀氏八龙’,难道他们都是人君吗?对于诗人的作品,怎么能这样议论?他自己咏叹桧树,与我有什么相关呢?”因为章惇等人的搭救,神宗仅对苏轼做较轻的处分。退朝之后,章惇对王珪说:“相公为什么要这样?想夷灭苏氏一族吗?” 王珪说:“这是舒亶说的。”章惇讥讽说:“舒亶的口水也可以吃吗?”
  1094年,亲政后的宋哲宗,因为章惇是坚定的改革派,便启用为宰相,重启改革。而章惇呢,因为自己曾经遭到反对派的排挤和打击,他上台后,便利用推行新法任免官员时,大肆对曾经反对过他的官员进行报复。他把已去世的宰相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甚至动员皇帝对司马光开棺鞭尸。同时,因为苏东坡以前反对过变法,章惇便毫不手软地将苏东坡贬至惠州,后又将苏东坡贬至海南。
 
人物评价
  王夫之的评价:①章惇是功是过,清清楚楚,胡人为什么喜欢说他的不好,却从来不反思呢?你若以大义讨论,那么他的功不仅这而已。章惇故意遇到皇帝制造事端用来邀功,真心不够到这里。已经做完事情,因为他有功;既然有功,终究不可以成为罪。直到今天,他所建的州县,存在的仍然在眼里。他沿着设立,好像城步、天柱的许多城市繁密如棋子似地分布,看在眼里。但是他没有获得评定,异族侵略郡邑,也可以看到。谁安谁危,谁治谁乱,谁得谁失;征求许多事情,问许多思想,为什么遮盖呢?说他是个小人,那么功也是罪,是也是非,自古都是公正的议论,不能剥夺。他的功多,品行正直,仁爱非常大啊。②章惇经制湖北蛮夷,揣摩神宗用兵的想法而希望得到功赏,应被天下所反对,然而沣、沅、辰、靖这些地方,蛮人不再搅扰内地,而安化、靖州等州县,至今都是文治之地,和湖北湖南的其他县唇齿相依,他的功绩可以埋没吗?章惇的事还没有做完,而麻阳以西,沅溆以南,苗人不再收敛,至今还是祸患。住近蛮人的百姓,性命妻子,牛马粮食,都不能自保,那么章惇是有功还是有罪,就已经很明显了。为什么喜欢去找别人的错误,而自己不去反思呢?如果用大义来说,那他的功绩就不仅在此了。
  梁启超的评价:《宋史》章惇的传中所讲大概就是这样。以此来看,足可以让他是奸臣吗?就拿他不肯把官位给自己的亲友一件事来说,他洁身自好的品格已经可以影响世俗了。哲宗死后与太后争论要立的人,最终也因此被贬出以至于死去。即使他主张所立的简王和申王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像徽宗这样荒淫无道的国君,最终使宋灭亡,这是世世代代人们所共同看到了。怎么知道不是章惇平时观察他这个人不适合做国家的君主而故意阻拦呢?即使不是这样,也不足以加罪给章惇。如果认为绍述在熙丰年间为奸,那么也是以奸上加奸罢了。他最为世人所诋毁的,莫如驱逐元祐诸大臣和请求废宣仁太后这两件事。请求废除太后确实是有罪,说到驱逐流放元祐的那些大臣,则又是以元祐间的大臣用来对待熙丰的方法来做的。如果元祐的那些人做的对,那章惇做的也对;如果章惇做的不对,那么元祐间的人所做也不对。议论者肯定要说:元祐的那些人是君子,所以可以驱逐小人;章惇是小人,所以不可以驱逐君子。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君子和小人是怎么来区分的?如果按私德来论,章惇的耿直,恐怕是元祐间的那些贤人比起来也是有愧的;如果按政见来论,我没有听说有用政见来判别君子和小人的。攻击新法的人既然可以把奉行新法的人认作小人,那么奉行新法的人也可以指责攻击新法的人为小人,他们之间能差多少呢?
  王安石:①有机略,胜王韶。②章子厚才极高。
  苏轼: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苏辙:左仆射蔡确,憸佞刻深,以狱吏进。右仆射韩缜,识闇性暴,才疏行污。枢密使章惇,虽有应务之才,而其为人难以独任。门下侍郎司马光,尚书左丞吕公着,虽有忧国之志,而才不逮心。至若张璪、李清臣、安焘,皆斗筲之人。
  李贽:惇性刚狠,胆麄才赡,以众人攻击不得伸其气,辄尔乘时报复,使有圣主贤相爱而用之,亦足建功定国,非邢恕、蔡确比也。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