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蒲寿庚】蒲寿庚简介_蒲寿庚后代的下场

蒲寿庚

人物简介   蒲寿庚是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宋朝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富豪,“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蒲寿庚担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最终被判宋朝投降元朝,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害得宋军腹背受敌。元朝时,蒲寿庚担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等职,荣华富贵,独霸市舶,开启了所谓的泉州“伊斯兰黄金时代”。明朝成立后,蒲寿庚家族后人也被朱元璋流放、为娼发奴。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蒲寿庚是宋元时期的知名人物。他精通阿拉伯语、占城语(越南),这对外贸而言就有很大的便利。南宋时期,他既担任过泉州市舶司提举,同时也因为外贸累积大量财富,成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
  13世纪初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蒲家族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而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曾担任过安溪县主簿,并曾因贸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
  抵御海寇
  南宋时,南海海寇猖獗。泉州共发生海寇犯泉事件六起(不含山寇剧盗),而《福建通志》记八起,两书最后一起海寇犯泉都在咸淳十年(1274年)。
  而此时的蒲寿庚只不过是个小商人,略带有亡命徒性质的商队。咸淳十年(1274年),海寇袭泉州,官兵无能为力。蒲寿庚与其兄蒲寿宬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宪击退之,因功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执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职。统领海防,权力很大。
  泉州学者吴幼雄据《宋史·瀛国公度宗本纪》考证,咸淳十年(1274年)二月时,福建安抚使是赵顺孙,可知蒲寿庚之任福建安抚使应在咸淳十年(1274年)二月以后。
  迅速发家
  蒲寿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凭借权力更大规模地开展香料贸易,并可通过各种“合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财富。
  蒲寿庚于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蒲寿庚拥有大量海舶,1973年,在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沈香、乳香、龙诞香、胡椒等。一些学者认为,这艘海船可能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即蒲寿庚受任为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后不久,蒲寿庚参与了一场反抗宋廷的战争。时右丞相陈宜中为迁都事,杀殿前指挥使韩震,引起殿前司左翼军兵叛。左翼军统领夏璟联合蒲寿庚,连续挫败宋军,取得瑞安(温州)、温陵(泉州)、三阳(潮州)大捷 。
  显赫的权力与雄厚的海上实力相结合,使蒲氏成为宋元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景炎元年(1276)任命蒲寿庚为福建、广招抚使,总海舶。兼“主市舶”,赋予更大的权力。
  屠尽宋室
  宋高宗建炎三年,300多赵宋宗室子弟随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宋末,宗室成员已达到3000多人。不过在据史书及文人记载,宋元鼎革之际,在泉州的南外宗子们,却被蒲寿庚杀害殆尽。
  这事还得从南逃的南宋幼主说起。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南下,包围临安。元军善于陆战而短于海战,闻蒲寿庚老于海事,拥海舶至多,若能招得蒲寿庚,既能严重削弱残宋的海上力量,又能借蒲氏之力给残宋毁灭性打击。在元军攻临安之前,元军统帅伯颜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蒲寿宬兄弟未果。同年三月,元丞相伯颜陷临安,恭帝降,南宋事实上灭亡。南宋遗臣奉恭帝兄赵昰入闽,欲图恢复。同年五月,赵昰在福州另立朝廷,是为端宗,年号景炎元年。
  同年十一月,元兵由浙江入福建。为避元军,南宋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率舟师十万,奉宋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郊法石下辇村,“欲作都泉州”。宋室冀得蒲寿庚之助,以继续在闽、广沿海地区坚持抗元,当时的南宋孤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两个娃娃皇帝端宗、幼主抵达泉州,赵呈率残部退至泉州城外法石寨,在这里的赵宋宗室子弟打算接应他们,但蒲寿庚拒不支援宋军,却“闭门不纳”、“闭门拒命”,禁止宋军进入泉州,致使这一干人无奈继续南逃,撤往广东。因此,宋军改泊泉州外渚獭窟。张世杰只得护送端宗匆遽移粤,经漳州趋潮阳。
  宋军以船舶军资两皆不足,张世杰临走时强征蒲寿庚的商船,“掠其舟并没其赀”,采用暴力直接抄没他的家产以充军资。抢走停泊在法石一带的蒲氏海舶400多艘。“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忍无可忍的蒲寿庚把怒气撒在定居泉州的南宋宗子身上,“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蒲寿庚并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约3000人。
  叛宋仕元
  蒲寿庚派亲信孙胜夫秘密出城,迎接南下途中的元军。于德祐二年(1276年)十二月初八(公历1277年元月),元兵由浙江抵泉州,蒲寿庚与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
  蒲寿庚的降元,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地方精英集团在支持他。他们对当地的政治和防务,都有很大的左右力量,如世居泉州、三代武卫左翼军统领夏璟,有调遣泉州军队之权的田真子,以援城功授永春县达鲁花赤的林纯子,“以全城功归诸故家”的颜伯录,蒲寿庚的党羽孙胜夫、尤永贤、王与、金泳等。
  蒲寿庚降元,以所拥有的海舶交元军进攻残余宋师。元军将领董文炳率部抵泉时,擅解所佩金虎符赠蒲寿庚,此举事后得到元世祖的嘉许。元廷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
  降元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
  至元十四年(1277)“进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又升“蒲寿庚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
  助元灭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于泉州设市舶司。四月,董文炳谒见元世祖时说:“寿庚素主市舶,谓宜重其事权,使为我捍海寇(指南宋残余势力),诱诸蛮臣服。”这正是元朝统治者重用蒲寿庚之用意。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蒲寿庚任镇国上将军、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因张世杰回师围城,没有赴任)。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南宋·张世杰从潮州回师泉州,“欲得蒲寿庚而甘心”,与义军陈吊眼、畲族许夫人等协力讨蒲寿庚,声势浩大。这是一场关系到蒲氏及其家族命运的生死决战,但当时元军主力不在泉州,守城兵力单薄,城内又有宋朝遗民内应,形势对蒲寿庚极其不利。蒲寿庚一方面派遣孙胜夫诣杭州求援兵,一方面与尤永贤、王与、金泳等部将“协谋拒守”,“晨夜血战”。十月,张世杰围泉州城70多天(首尾3个月)后,因元·元帅唆都等来援,被迫解泉州围南撤,复返广东。这场保卫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残宋的士气和力量,基本上消除了闽南地区反复拉锯的局面,巩固了元朝在福建的统治。
  至元十五年(1278年)三月,蒲寿庚任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八月,蒲寿庚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镇抚濒海诸郡”。
  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蒲寿庚的舟师奉旨配合元军主力进击广东,“会追二王”,张世杰遗于崖山,幼主祥兴帝赴海死,宋亡。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八月,蒲寿庚任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
  蒲寿庚对那些虽然怀旧但没有参与抗元斗争的宋朝故臣颇注意笼络。如推举原吉安知州庄弥邵、原刑部郎中庄弥大分别为肇庆路治中和广州路治中;对那些因故幸免的宋室宗子后来也不再追究,甚至还授录为官。这种策略对稳定局势、巩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蒲寿庚於宋元转变之际,显赫一时,其子孙在元朝,亦颇得志。按蒲寿庚三子:师文(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师文》)、师斯、均文。师文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尝兼任提举福建道市舶,且以功袭职,官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师斯子崇谟,官至行省平章政事。
  死后鞭尸
  作为曾经的泉州市舶司提举、同时也是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此时的蒲寿庚作古早已百年以上,却被明朝人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三百”。他的蒲氏后人更被朱元璋指为“余孽”,全部充军禁锢,并被要求不得读书,“世世无得登仕籍”。
 
蒲寿庚后代的下场
  宋亡后,蒲寿庚家族继续扮演着泉州土皇帝的角色,在他们的维护之下,泉州迎来了城市历史上的所谓“伊斯兰黄金时代”。大明立国后,明太祖对支持蒙古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发奴,不得登仕籍。
  抛开道德和民族不论,表面上看蒲寿庚降元维护了自己家族和泉州穆斯林的利益,短期内也似乎如此,但随后蒲氏家族和泉州穆斯林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数十年后,蒲氏后人与元庭争利,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回族与伊斯兰教遭到了严重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寿庚长子师文性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圹中宝物尤多,圹志玛瑙石为之”;“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蒲氏家族信伊斯兰教,故“裸体,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那必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得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
 
蒲寿庚杀了多少人
  蒲寿庚究竟杀了多少人,历史资料说法不一。
  郑思肖《心史》记载,蒲寿庚“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王寒枫《关于蒲寿庚几个问题的探讨》考证,估计蒲寿庚大概屠杀了六、七千人。其中: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明·阳思谦《泉州府志》说,绍定间[1228—1233年]南外宗室有三千三百余人),淮兵二千五百人,士大夫不知数;
  《永春云台赵氏族谱》则记载,被杀的人数是五千人;
  宋宗室太祖派十二世孙赵由在元末完成的《璿源图谱》中说:“……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悉为其(蒲寿庚)害。”;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杀三千人 。
  而元人编修的《宋史》并未言明被杀的人数,仅说他杀了宗子、士大夫以及淮兵,后人估计在二千三百余人。
  鉴于文人著作往往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后人对这些记载也产生了怀疑。
  如果说蒲寿庚大杀淮兵还可以理解为是因为船货被大宋淮兵掠走而发怒报复的话,那么杀戮赵宋的宗室,那就显然有问题了。而且,蒲寿庚对赵宋宗室的杀戮,是无差别的大屠杀,只要是在他控制区内的赵宋宗室人员,就全部杀光。这批人(户/男丁)的总数,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两三千人之上。
  蒲寿庚屠杀赵宋宗室的数字,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在两三千人到数万人之间不等,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记载中包括了被杀的士大夫的数字,另外更主要的是两三千人的数字可能是只包括了宗氏的男丁。而不包括妇女和儿童。
 
历史评价
  政治视角
  蒲寿庚在宋元鼎革之际,导元倾宋,叛宋仕元,性质极其恶劣。泉州穆斯林世代受到南宋优待,却在南宋危难之际恩将仇报,屠杀泉州的南宋皇族、官员、为了讨好蒙元,又屠杀了数万平民,连蒙古人都感到非常吃惊。当时蒙古灭宋,相对之前已经相当客气,连蒙哥遗命中必屠的钓鱼城都没屠。所以说蒲寿庚为了保全泉州才投靠蒙元完全站不住脚,更何况当时蒙古灭宋的过程中蒙古人对待最残暴的就是这些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
  泉州许氏家族起义兵抗击蒲寿庚,掩护二帝南逃,被蒲寿庚几乎灭族。元兵实行剿乡灭族策略,不仅火烧晋江许汉青、许夫人的家乡许宅巷、陈厝坑,迫使二乡的许、陈、曾三姓族人四处奔逃。南诏许姓氏族因事牵抗元,亦惨遭清剿杀戮,几于灭族。泉州清源少林寺僧众反蒲寿庚之降元,遭蒲寿庚和元将奇握温思的镇压,他们率元军万人冲进少林,千余僧众被屠,只剩数十人逃出。通过残酷无耻的屠杀和镇压,蒲寿庚终于将泉州控制在手里,成为元庭的忠实走狗。
  到了元末,蒲寿庚家族又故伎重演,他们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纳作乱。但这次蒲寿庚家族再没有宋末那么幸运了,乱兵被元军强力镇压,当地的蒲家乃至许多西域人都被灭门,蒲寿庚等人被掘坟戮尸,遍及泉州城内外的清真寺在战乱引起的宗教仇杀中除一座外全被捣毁。而且,蒲氏家族的噩运并没有随着元朝的灭亡而告终,明朝开国后,朱元璋特令将泉州的蒲寿庚这一脉的蒲氏举族全部打入贱籍,世代不得入仕。而这道命令,在当时的以仁义号称的儒家社会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公道自在人心,在时人的心目当中,这就是蒲氏屠戮赵宋宗族和淮西兵的报应。
  明陈懋仁:称其”顽暴寡劣。“顾祖禹:”狼子野心,背宋而潜献地于元。“
  经济视角
  后人认为,他因海上贸易积累财富,是泉州商人的典型代表。而对于他弃宋降元的行为,姑且不论君臣伦理,客观上确实使得泉州港免遭战火,为泉州港在元代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得以继续发展。
  加上蒲寿庚曾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清楚地知道市舶司及海外贸易对于泉州港的重要性,因此,进入元代后,当元世祖因用兵多年急需财力时,他便及时地给出恢复外贸的建议,借此保住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这一些,对于泉州港在元代的崛起,都有着客观的推动作用。
  此外,为使元代外贸更顺利的开展,蒲寿庚还促成了元世祖忽必烈对海神妈祖的加封。这也使得当时从事海上贸易的人们有了精神信仰,能够更无畏地出海闯荡。当然,他此举也是福建乃至东南沿海能形成妈祖信仰的推动力之一。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