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张勋为什么复辟 张勋的晚年生活

张勋为什么复辟 张勋的晚年生活

山南慕北 2015-12-28
张勋

张勋
  张勋其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张勋复辟的故事更是有所耳闻。一生效忠清政府的张巡,在清王朝覆灭后,拒绝剪辫子,自称“辫帅”,用尽一切办法帮助清王朝复辟,但未能如其愿,最后病死于天津。
  张勋为什么要复辟
  张勋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张勋勇猛的作战精神。在张勋参军作战时候,张勋表现出色,后来得到清政府的屡屡提携。清政府对张勋有知遇之恩,所以,张勋一生只效力于清政府。
  1911年,孙中山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了废旧换新的制度,比如男士剃掉辫子头,女士解除裹脚等等。而张勋到死都留着辫子头,他命令自己的部下不允许剪辫子。于是,张勋便有了“辫帅”的称号,他的部队也被称为“辫子军”。
  张勋得知袁世凯想要称帝,便帮助袁世凯当皇帝。1915年,袁世凯称皇帝之时,张勋虽然表面臣服于袁世凯,其实内心还是想效忠清政府。并且,张勋找准机会,一心想要复辟清政府。
  第二年,袁世凯去世。此时政权便落在了段祺瑞和黎元洪的手中,恰逢此时,段祺瑞想宣布对抗德国军,而黎元洪去坚决反对段祺瑞的主张,而张勋便成为第三方力量。此时,张勋便乘着机会暗中谋划复辟的计划。
  1917年7月1日凌晨,张勋带领部下穿着清朝官服进宫,打算重新拥护溥仪当皇帝。复辟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已失败而告终。张勋复辟以当时的形势,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因为张勋一心效力清政府,才有了愚忠这一做法。
  张勋一生誓死效忠清政府,在孙中山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之时。身为保皇派的张勋不服从新民主主义的号召,并且以不剪长辫而坚决表明自己的立场。
  后来,张勋帮助袁世凯称帝。1915年,袁世凯称皇帝之时,张勋虽然表面臣服于袁世凯,其实内心还是想效忠清政府。并且,张勋找准机会,想要复辟清政府。
  第二年,袁世凯去世。此时政权便落在了段祺瑞和黎元洪的手中,恰逢此时,段祺瑞想宣布对抗德国军,而黎元洪去坚决反对段祺瑞的主张,而张勋便成为第三方力量。此时,张勋便乘着机会暗中谋划复辟的计划。
  1917年7月1日凌晨,张勋带领康有为及其部下穿着清朝官服进宫,打算重新拥护溥仪当皇帝,但是复辟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已失败而告终。
  后人称张勋复辟上演了一出闹剧,在历史的舞台中,封建统治已经走入末路。而张勋一意孤行的做法,必定会失败。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忠诚的体现,并将张勋称作,大清最后一名忠臣。
  后人孙中山也对张勋复辟这一行为作出如下评价:“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张勋晚年生活如何
  张勋的最后几年,虽说离开了呼风唤雨的军政舞台,日常生活却没有陷于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华之色。他在天津松寿里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栋,与黎元洪宅比邻,外加几处纵横亩计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
  他在北京安定门内永康胡同的一处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张送的,当时袁世凯想买,小德张不卖,后来干脆送给了张勋。从荷兰使馆出来,到直皖战争之前,张勋就在这里被监视居住,后来他串通张景惠,借送字的机会跳上张景惠的汽车逃到了天津。
  此外,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
  有人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张勋晚年赋闲在家,每天用八裁纸练习《麻姑仙坛记》颜体大字,每张写四字。他还经常研习《资治通鉴》、《曾文正公家书》以及四书五经等典籍,除了自行圈点,也请一些老派名士来家讲课,温毅夫、陈贻重、商衍瀛、陈师曾、陈宝琛等,都长年被他待为上宾。
  张勋好热闹。张家后楼内有个很大的戏台,逢他或其妻过生日,都要请梅兰芳、姜妙香等名角来家里唱戏。
  每到灯节(正月十五),张必命在家里庭院中搭焰火架子,邀请亲友观赏焰火。溥仪居天津时,曾到张勋家看焰火,张率妻妾儿女佣人等跪在院子里迎候。溥仪后来这样评价张勋:“我对这位(忠臣)的相貌多少有点失望——显得比师傅们粗鲁,大概不会比得上曾国藩。”
  张勋晚年,对自己的复辟言行并无任何反思或悔改之意。
  他当权时,被称为“辫帅”,他的部队被称为“辫子军”。失势后,辫子军已不复存在,但张勋和很多前朝遗老一样,依然留着辫子。有人劝他剪掉辫子,张勋答:“我张勋的辫子等于我张勋的脑袋,脑袋掉了辫子才能掉!”
  张勋平时在衣着上也极力模仿旗人的打扮,头戴尖顶缎帽,上面缀有宝石或钻石;身穿尺寸肥大的大褂或马褂;腰缠绸带幅下垂,挂着眼镜盒、扇子套及槟榔荷包等。夏天则穿两截大褂,足登官靴。
  民国十来年时,他依旧是这副打扮。他曾在酒桌上说:“虽然天不假缘,然而我的心地亦莫至矣尽矣……”可见他的死心塌地、顽固不化,到了何等的地步。他还曾开玩笑说:“康广厦(康有为)助我,梁卓如(梁启超)讨我,这不能说是青出于蓝吧。”
  1923年8月2日,69岁的张勋病故于天津英租界张宅。他的灵柩经水道运回老家江西奉新,殡仪耗资10万,和几年前袁世凯的丧葬费相仿,据说在当地“极一时之盛”。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