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唐宪宗削藩之战爆发的原因 唐宪宗时期有多少藩镇?

唐宪宗削藩之战爆发的原因 唐宪宗时期有多少藩镇?

山南慕北 2016-06-27
\
  唐朝藩镇割据一直是一个隐患,安史之乱也与其脱不了干系。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使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
  唐宪宗削藩之战爆发的原因
  藩镇割据的客观原因是各镇节度使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利益是一致的,特别是河北三镇。否则藩镇是不可能有实力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来对有抗中央政府力。而地方豪强势力的存在是土地兼并这一历史规律的不断重复导致的。同时,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的主观原因是自安史之乱开始,整个中原兴起了“否君臣之节,营自家社稷”的思想。因此,唯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对各藩镇内部具体考察才能够彻底洗清藩镇割据。
  这样便需要一个长期在位而且鞭策自己的皇帝,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能够长期持久的对待藩镇和地方豪强,采用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方略,一步步分化和打击他们,这样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后藩镇才能被彻底根除。而这样在时间上最起码要有50年左右或者更久,也就是说宪宗的在位时间最起码和玄宗皇帝差不多。
  可是后来宪宗开始自大了起来,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非常了不起,施政开始懈怠,生活也更加不节制了,试图想要成仙而服用丹药,这也许是李唐王朝无法逃避的弊病。而且宪宗登基借助的是宦官的的权力,但到了宪宗死时宦官的的权力却又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最终宪宗在元和十五年暴崩,享年四十三岁。比起李唐皇族遗传的心脑血管病,宦官的蓄意谋杀有更高的可能性,而穆宗登基之后的一系列蛛丝马迹更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宪宗削藩战争的爆发和它短暂的胜利是必然的,它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唐宪宗时期有多少藩镇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适逢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被杀,“安史之乱”告一段落。值此新君登基之际,于是大赦天下,广封众臣。功高望重的仆固怀恩出于私心,“恐贼平宠衰”,上奏朝廷分封史思明几位投降的旧将,想依恃此辈为日后党援。唐王朝上层“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下诏封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薛蒿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承德节度使,即河北四镇,后来薛蒿早死,部属土地渐为田承嗣兼并,共有三镇,即日后臭名昭著的“河北三镇”。
  由于太监鱼朝思、程元振等人擅权,最终惹得仆固怀恩造反,率回纥、吐蕃入寇,幸亏郭子仪等大将力保社稷,唐朝才又免于覆亡。趁唐朝内杠之机,河北诸镇“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及李正已皆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关键词: 唐宪宗 李纯 藩镇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