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陈独秀的后代都有谁? 陈独秀子女的命运

陈独秀的后代都有谁? 陈独秀子女的命运

浅草 2016-07-15
\

 
  陈独秀是我国共产党比较早的创始人以及领导,也是伟大的爱国与革命家等等。尤其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作为领导者之一的他,做出了正确的思想指导。他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论。就算是在困难的日子里,也从来不向敌人低头。给后人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那么陈独秀的后代如何了呢?
  陈独秀的后代都有谁?
  陈独秀共有6个子女,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其中,延年、乔年、松年、玉莹为陈独秀和结发妻子高晓岚所生,鹤年、子美为陈独秀与高曼君所生)。
  长子陈延年:被捕后站着被敌人乱刀砍死
  陈延年,1898年生于安徽怀宁,1915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震旦大学学习。1919年1月与黄凌霜等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1922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
  次子陈乔年: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
  陈乔年,1902年生于安徽怀宁,陈独秀次子。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英租界北成都路刺绣女校秘密召开各区委组织部长会议,由于叛徒唐瑞林告密,敌人突然包围了会址,陈乔年和江苏省委机关的负责同志被捕。这是继1927年6月以后江苏省委遭受的又一次重大破坏。被捕后,党组织千方百计设法进行营救。但陈乔年希望党不必再为营救费心,遭受敌人的百般折磨,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枫林桥畔被敌人枪杀。
  在陈独秀的这六个子女中,大部分都走上了革命之路。尤其是介绍的陈延年和陈乔年,更是不畏惧敌人的折磨,就算是捕,也不曾向敌人透露机密。最后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子陈松年窑厂工作30年,1980年退休
  陈独秀一生中,曾于1919年6月11日、1921年10月4日、1922年8月9日、1932年10月15日四次被捕,先后坐过北洋军阀政府、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和国民党政府的监狱。陈独秀不畏惧坐牢,在狱中,始终保持着昂扬正气,铮铮铁骨,不向敌人屈膝投降。陈独秀言语不多,不善辞令,但他的一身正气和硬骨头精神却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
  陈独秀第四次被捕后,国民党最高法院于1933年6月底以所谓“进行叛国的文字宣传”之罪名,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随即,陈独秀被关进南京第一模范监狱(又名老虎桥监狱)。之后,他的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都曾去监狱探望。
  陈松年第一次去南京探监时,由于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悲喜交加,激动得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唯有伤心落泪。这时,陈独秀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严厉训斥他。陈独秀对这个多年不见的儿子所讲的第一句话是:“没出息!”
  在一般人看来,陈独秀这样做似乎不近人情,其实,这正是他与众不同之处。自献身革命以来,他虽犯过不少错误,走过不少弯路,但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从不因处境艰难而悲观失望。自身如此,他当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表现得过于懦弱,看到儿子伤心落泪,便免不了加以训斥。以前,陈松年虽然多次听祖母、母亲及其他人说过父亲的倔强脾气、坚强性格,却从未直接感受过。这一次,他总算亲自领教了父亲的厉害,而且印象至深,永世难忘。后来,陈松年同父亲接触多了,耳濡目染,学到不少东西。他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经历过大风大浪,但在自己的一生中,也遇到了不少艰难曲折,每次他都能像父亲一样,刚正不阿,泰然处之。陈松年常对自己的子女说,人要知足常乐,遇事要想得开。还说,人生在世,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陈松年曾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在抗战时期,又随父亲到达武汉、重庆、四川江津,饱经战乱之苦。1942年5月陈独秀病逝江津后,他妥善地料理了父亲的后事。1947年又将父亲的灵柩由四川移至安庆市郊安葬。1949年春天安庆解放后,陈松年起初在街道义务帮助做行政工作。后来,街道办了工厂,他就选择到又脏又累的窑厂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从未调动过,直到1980年退休。
  四子陈鹤年 在香港创办进步杂志
  陈独秀的四子陈鹤年第一次到南京监狱去看父亲时,天真地提出要想办法帮助陈独秀越狱逃跑。陈独秀不但不赞成,反而将他骂了一顿,说他“胡闹”。
  不过,骂归骂,陈独秀对儿子的这片孝心还是感到满意的。陈鹤年也没有因为挨骂而对父亲不满,以后仍经常去看父亲,并尽力帮助父亲。陈独秀在狱中写的《自撰辩诉状》,就是由陈鹤年拿到《民声报》去秘密印刷后,在社会上散发的。
  陈鹤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后来也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他于1934年考进了扬州中学高中班,未毕业又转到北平,进入北平致诚中学,在这里完成了高中学业。之后,他考进了北平法商学院。一二九运动之后,陈鹤年加入了“民先队”和中国共产党,经常到工农群众中去进行抗日宣传,是北平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卢沟桥事变后,陈鹤年留在北平,继续进行秘密斗争。1938年秋天,他的身份暴露,不得不立即转移。于是他经天津、上海去香港,想再从香港设法去延安。但是,离开北平后,陈鹤年就同党组织断了联系,而且以后再也没有接上,关系一断,要去延安就很困难了。在港期间,陈鹤年先后在香港《立报》、《时代评论》、《星岛日报》等报刊社工作过。后来,他自己创办了一个杂志,最初叫《少年文艺》,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这个杂志受到反共的港英当局的查禁,陈鹤年遂将刊名改为《新少年》,继续出版,名称虽变,宗旨未改。他办杂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了教育和培养青少年。为将杂志坚持办下去,他不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还把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贴了进去。
  女儿陈子美 定居加拿大
  陈独秀的女儿陈子美,生于1912年。由于陈独秀投身革命,东奔西走,终日生活在动荡不定之中,陈子美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种经历对她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子美的性格也像陈独秀一样倔强独立,敢作敢为。她在抗战爆发前学习过收发电报的技术,在杭州电信局工作过。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子美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失了业,在泰州、上海、南京之间靠“跑单帮”维持生活,还学习过妇产科的接生技术。上海解放后,她当上了里弄的“接生员”。第二次结婚后,又随丈夫由上海定居广州。在“文化大革命”中,陈子美受到残酷迫害,吃尽了苦头。她不甘屈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便同两个儿子一起由广州逃到香港,后来又去了加拿大定居。

关键词: 陈独秀 后代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