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三次力挽狂澜 叶剑英一生最敬佩谁?
浅草 2016-08-01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长征路上“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第一次:孙中山广州蒙难 叶剑英率部扞卫
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从讲武学堂毕业后,叶剑英追随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舰前往黄埔。面对陈炯明的叛逆行为,孙中山即令北伐军回师勘乱。
6月17日,叶剑英乘“宝壁”舰紧跟孙中山所乘的“永丰”舰,由黄埔港出发向广州挺进,当舰队前进至白鹅潭附近时,遭到陈炯明叛军密集炮火伏击。叶剑英沉着指挥作战,他手握机枪,同士兵一起,向敌军猛烈还击。为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叶剑英亲率士兵巡逻,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扞卫孙中山。由于叶剑英等英勇斗争,使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
第二次: 危急关头反对张国焘 避免红军内部发生武装冲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决定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不赞成北上,极力破坏团结,阻挠北上。8月的毛儿盖会议上,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甘南。9月9日,张国焘给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发去密电,要他们“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密电到达时,恰逢陈昌浩正在向部队讲话,发报员就把密电交给了在会场外的叶剑英。叶剑英看完密电后,认为情况万分危急,立即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而巧妙地将密电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就把密电记在了卷烟纸上,随后叶剑英又把密电带回会场,当时陈昌浩还在讲话,会议结束后,叶剑英才把密电交给陈昌浩。
党中央据此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团主力北上,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巴西,脱离危险境地。叶剑英也回到驻地,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率领军委纵队脱离险境赶上北上的红一、三军团。事后,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三次:粉碎四人帮 拥护邓小平恢复工作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时的形势正如叶剑英指出的“情况已到了不破不立的紧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立不起来。不破‘四人帮’,我们这个党就很危险”。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下,10月6日,叶剑英全力协助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使党和国家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就提出,应该尽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当时邓小平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叶剑英就安排邓小平一家住到西山,为了邓小平今后工作方便,叶剑英指示办公室主任王守江负责送文件给邓小平。经叶剑英的积极努力,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以全票通过了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叶剑英为确立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叶剑英最佩服谁?
叶剑英元帅晚年回忆说他一生就佩服四个人,一是毛泽东,佩服他政治手段的高超、玄妙;二是孙中山,佩服他的大公无私;三是周恩来,佩服他的气度和风范;四是邓小平,佩服他的果敢、多谋。
而最让叶剑英敬佩的还是毛泽东,晚年时提及毛泽东他就不由得老泪纵横。
叶剑英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入党,参加了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928年,叶剑英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从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毕业回国。不久,党中央决定叶剑英到苏区中央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工作。1931年4月初到达中央苏区。此时,正值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前夕。叶剑英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的讨论和如何打法问题的研究。他边听边记,认真思考。听到毛泽东精辟发言,受到了很大启发,表示衷心地拥护。
反“围剿”战役开始后,叶剑英参与了战役指挥。他在总司令部里,认真学习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艺术,同时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敌情我情,逐步取得了运筹指挥的发言权。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胜利后,中央苏区军民在毛泽东指挥下,又从7月到9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叶剑英积极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出席军事会议,深入前线,指挥莲塘、良村、黄陂、老营盘、高兴坪等战斗,歼敌17个团、3万余人(《叶剑英传》第81页)。
从这时起,就对毛泽东卓越的领导才能由衷地佩服,他以敏锐的军事专业眼光看待分析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禁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性所震动,他确信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他自己后来常对人说,那几个月,使他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关键性的“飞跃”。
通过会议的争论和战争实践,他深深感到毛泽东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毛泽东料敌如神,知己知彼,素孚众望,深得人心。他下决心拜毛泽东为师。他特地找到毛泽东,主动汇报了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和体会。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这种谦虚态度,表示赞赏和欢迎。
在毛泽东的栽培下,叶剑英忠勇开拓功勋卓着,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据有关文献记载,毛泽东是1962年9月24日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叶剑英那两句话的。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另据薄一波回忆,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逝世后,叶剑英非常怀念和崇敬这位卓越的领导人,曾多次含泪谈到毛泽东的光辉业绩。他回忆自己的革命历程,沉痛地说,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不过还在南洋做生意呀!一想到毛主席一生,我就伤心。……现在有人批评毛主席,不能说他一无是处。我们还是仰仗毛主席,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央开会,还要在法租界、英租界开呢。没有毛主席,长征过不去,到了陕北也站不住。后来,打日本,打蒋介石,没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叶剑英传》第379页)。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八十寿辰,回忆起自己一生跟随毛泽东主席的革命生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八十书怀》诗一首: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霸权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叶剑英元帅所作的“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句,是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