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老舍个人作品风格 老舍早期手迹现身

老舍个人作品风格 老舍早期手迹现身

山南慕北 2016-09-14
\

老舍
  朱光潜曾经说过“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老舍。”老舍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和地位是于目共睹的。
  老舍个人作品风格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同时老舍也未曾加入苏汶和梁实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认为文学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同时认为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远期的。
  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学的实用性靠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艺术家的他又感到不适,于是又重新呼唤并实践文学的自由表达和艺术性,在此期间其文学思想也出现了反复和震荡。因此而言老舍没有坚定单纯的文学立场,他的文艺思想是摇摆不定的,但是他倾向于从感情角度看文学,认为“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文学是认识生命的,解释生命的”。同时老舍认为“文以气为主”强调表达自我为主,不使文学变成传道的教科书。
  在作家不受外力干涉下进行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老舍进一步加深了个人的文学思考深度-----形式的美好。老舍多次提出“文学是以美好的文字为心灵的表现。”同时受到英国文学的启发,追求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脱去花艳的衣裳,而露出文字的躶体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文学相通的,同时也是老舍受狄更斯等作家影响后在创作上的重要投影,是老舍文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如老舍早、中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中心旨意都是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的。老舍是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传统伦理道德的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为尺度,而进行文学描述的,而后期老舍在抗战时期则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
  老舍早期手迹现身
  “老舍早期手迹”并不署名老舍,当时他的本名叫舒庆春。1924年舒庆春远渡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业余时间开始写小说。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寄回上海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时,头一期署名“舒庆春”,连载的第二期改署“老舍”,从此“老舍”一直是他的笔名。而此前,截至1926年8月10日,他一直以原名“舒庆春”行文。此次,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发现的三件公文便是舒庆春署名的,写于1921年7月至9月,而且是手迹。当时,他并不是作家,而是一名教育官、学督。
  此教育官的正式称呼是“京师郊外北区劝学员”,是京师劝学所的五名成员之一。当时北京有许多私塾,所以除了有京师学务局管理市立小学之外,还专门设立一个劝学所来管理私塾。一名劝学员长管城内,四名劝学员分管四郊,其中北郊劝学员是舒庆春,他是1919年9月30日被任命的,管辖面积很大,包括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和东直门以外的所有私塾,其中条件成熟的可报批为正式的公立小学,不合格的要取缔或者勒令改造,令其使用商务出版的好教科书,设置必教的课程,添置必备的教具等等。劝学员的薪水很丰厚,差不多是正式市立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的三倍。当时舒庆春只有20岁,师范毕业之后当了两年小学校长,因办学成绩卓著而晋升为劝学员。在他的同龄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务,可谓仕途一片光明。不过,做了两年之后,他竟愤然辞职,不愿意和官场上的乌七八糟同流,宁愿成天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待在一起,便到天津南开去当了一名中学教员,虽然经济上损失很大。北郊劝学员的办公地点设在德胜门外关厢。《老张的哲学》里的地理背景便是描写的这一带。老舍先生生命最后的终点——太平湖,也在这里。他年轻时,因工作关系,对这一带很熟。 在德胜门关厢北边,有一个小村叫马甸村,回民较多,并有马甸清真寺。清真寺教长李廷相便利用邻近的黑寺遗址申办小学,教回民子弟读书。学务局责令舒庆春前去查看,如条件具备,则可正式批准成立一个公立小学。这样,便有了1921年7月至9月由舒庆春手写的三份文件。其中第二份是一件调查报告称:“奉训令命调查……庆春当即赴该校视察一切设施与原报之件尚多吻合办事人员亦极热心苟能逐渐改进当有可观视察所及除具填写报告连同教员毕业证书呈验外理应具文请贵局鉴核”。报告署名舒庆春,并钤盖一方小红印,阳文“舒庆春”,又盖一方大印,阳文“郊外北区劝学员事务所之章” 此份手迹的珍贵性,除内容有文献史料价值外,还在于它的字体和行文的格式。从文体上说,一则说明老舍先生的基础教育功底非常扎实,写得一笔好字;二则证实了老舍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个巨变的历史时期,一切都在飞快的变化着,尤其是语言和文字。他本人便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变化的轨迹。看了这批手迹,我越发相信30年代初英国灵格风语言公司出版的汉语教材《言语声片》所附的教科书第二卷(中文卷)上的那些书写体中文字,的确全是出自老舍本人之手的,虽然已经有了一点点他本人的书写风格。《言语声片》既保留了年轻的老舍的声音,又保留了他早年书法真迹,在英国照相制版,宝贵得不得了。而这三件报告上的老舍字迹则是更早的,是源头。
  报告都是用标准的蝇头小楷所书,极规整,并无任何个人书法风格,很像过去科考卷子上的整齐划一的毛笔小字,大概也是当时公事行文的统一要求,而且通篇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行文半文半白。此时“五四”运动刚过两年,白话文尚未完全立足,正值过渡期。由此可知,以流畅的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五年之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是多么有突破性的一件大事,其孕育过程一定饱含着作者极其艰苦的努力磨练和反复推敲。 此三份文件如今都完整地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里。我是2013年初应北京市老舍基金会秘书长王庆泉之邀,在马甸的海淀区民族小学的校史展览上第一次看到了该件的仿真复印件。惊呼,这是老舍先生最早的手迹! 如今,由年轻的舒庆春亲自调查并申报核准的马甸小学,居然几经沉浮,还在原地存在,现正式被命名为“海淀区民族小学”。在最近十年里,在马万成校长的领导下先后集资几千万元,对校舍进行彻底整治大修,学校已经旧貌换新颜,茁壮成长为一座极其漂亮、硬件设施一流、教育质量优秀、现代化的示范中心小学。兴奋之余,我提笔疾书: 北郊劝学 后继兴旺 今非昔比 面目全非 春色滿园 人间希望。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