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是什么 想起来就流泪
彼岸花开 2016-09-21

朱德与母亲
朱老总晚年时,一位外国记者采访他:“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老总沉默了许久,最后低沉地说:“在我母亲去世前,连杯水我都没来得及给她倒。”
客栈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朱老总写的《回忆我的母亲》,感情非常真挚,记得当年老师读的时候都哭了。
朱老总的母亲像大多数穷人家的女儿一样,没有名字,人们都叫她钟氏。钟氏19岁就嫁到了朱家,共为朱家生了13个孩子,朱德排行第4,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
那时候跟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新媳妇在家里的地位都上天了,但那个时候的新媳妇可没这么好运,家里的一切家务事,包括做饭、洗衣服、喂猪、养蚕、挑水、种菜之类的活儿,都是媳妇的事儿。据朱老总亲口说,在他出生的前一分钟,母亲还在忙着做饭,生完朱德后,又回去继续把饭做完了。
朱老总23岁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但在母亲钟氏的心里,不管朱德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还是云南省会警察厅长,甚至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他都是自己牵挂的孩子,任何荣誉、功业都比不上能回来看她一眼。
但是,朱老总戎马一生,让无数人家得到了团圆,却终其一生都没能再回去看一眼自己的母亲。
在1943年,朱老总的侄子给他写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但当时正是抗战的关键时期,身为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家看望母亲。据康克清回忆,那几天朱德跟丢了魂一样,经常在半夜里流泪。
那天,在延安的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出席大会,毛主席还为她亲写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朱老总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跟钟氏一样,文七妹也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传统妇女,把自己的所有生命都献给了这个家,1919年10月5日去世时,年仅52岁。
当这个噩耗传来时,毛泽东正在长沙组织起义,当场泪流满面,连夜就往家赶。直到3天后,毛泽东才回到了老家,在母亲的灵前嚎啕大哭。
40年后,毛主席重新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为父亲和母亲扫墓,并含着热泪说:“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