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为什么只有孙悟空有紧箍咒 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会怎样

为什么只有孙悟空有紧箍咒 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会怎样

彼岸花开 2016-10-11
飞洒

唐僧念紧箍咒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似乎什么都不怕,不过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害怕唐僧的紧箍咒,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西游记要特别为孙悟空设上这一枷锁呢,而其他人却没有呢?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孙悟空,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悟净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在观音菩萨教授唐僧咒语之后,唐僧让孙悟空去取干粮,包裹里面有衣服和紧箍咒,孙悟空好动发现帽子后,问唐僧并说帽子说好玩让送与他,于是自己便带上了紧箍咒。
  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谁给他戴的呢?孙悟空他自己,孙悟空觉得帽子好看好玩,自己就戴上了紧箍咒。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人总是自愿进入体制,自觉的约束自己,我们现在很多的有志青年,纷纷报考公务员,都是要自愿进入体制,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从此就牢牢的被唐僧控制了。
  紧箍咒是个有趣的象征,它表现了权力和能力的关系,拥有权力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拥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有权力,有权力的人必须使用有能力的人,但又能够驾驭他控制他,靠什么控制有能力的人呢?权力。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耐人寻味,孙悟空似乎无所不能,唐僧除了念咒就一无所能,但唐僧却能控制孙悟空,这就是权力的魅力,能力来源于自身,但权力来源于他人,合法性赋予能力以权力,唐僧念咒的权力,来源于他去西天取经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合法性,孙悟空虽有再大的本事,但没有大使命,如果不是护送唐僧孙悟空不过是个顽皮的、胡闹的、逞凶斗狠的猴子,他只能从唐僧取经的使命中获得自身的使命,自然也就听命于唐僧了。
  而孙悟空戴上这紧箍咒,牢牢地被唐僧控制,也就重复提现出了权力凌驾于能力之上,这也是《西游记》能够发展到最后取得真经的关键所在。
  自己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尽管不是自觉自愿的,但是这对孙悟空的成长成熟与成功来讲,的确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试想,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会是怎样的结局?恃才傲物,嫉恶如仇,激情四射,冲动莽撞,一身本领一根金箍棒横扫天下无敌手,这些先天的秉性与本领没有“紧箍咒”的节制,良好的动机与理想的效果不能够和谐统一,或者“磕一百个头放二百个屁”功不抵过,或者功过相抵,最后有无善果或者成佛与否,都得打个问号了不是?所以,是“紧箍咒”成全并成就了孙悟空,孙悟空就该感恩“紧箍咒”。
  由此断想:天大的本领和良好的动机是好人走向成功的飞翔器,“紧箍咒”则是助好人走向成功的安全伞。飞翔器遨游九霄,若没有安全伞的保障,身落何处或者能否落得下来,很难说!
  着眼当下,触类旁通,忽然想到: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肩负重望、心有重托的人民公仆们,倒是和那手眼通天本领天大脾气天大为所欲为的孙悟空好有一比。既然如此,你不觉得反腐倡廉的常态化与监督制约机制的严密化,不就是那枚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不少人还在认为中央对此的“三令五申”是“矫枉过正”,还在为所谓的“矫枉过正”而耿耿于怀,甚至以种种借口心存侥幸或者心存怨尤甚至心存抵触,至于自觉自愿地或者学孙悟空那样不经意间将“紧箍咒”自己往自己的头上戴,就更不消说了。更何况还有另外一种迹象:中央打虎拍蝇斗争中,有些民众或者貌似民众的托儿们,利用种种窗口,在为某些貌似颇有成就的落马者评功摆好歌功颂德鸣冤叫屈并由此向中央反腐决策飞唾。如果不加节制而任其蔓延,这的确是一种令人堪忧的不良发端。
  正因如此,全党打造精密有效的“紧箍咒”,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能戴上“紧箍咒”,干事创业、造福百姓也好,民族复兴、圆梦中华也好,前进的路上,永远才有“正能量”在不断地集聚!
  为了永远的正能量,谁若再为三令五申的“紧箍咒”而耿耿于怀,那就太不地道甚至大逆不道了!
关键词: 孙悟空 紧箍咒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