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李敏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 毛泽东在李敏手上画圈终揭秘

李敏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 毛泽东在李敏手上画圈终揭秘

彼岸花开 2016-10-19
\

毛泽东和女儿李敏
  毛泽东晚期病重得厉害,早已搬出北京的李敏从文件中看到毛泽东病危的通报,不顾一切,匆匆赶到北京中南海,与父亲的一番谈话让李敏倍感伤心。
  1976年夏天,84岁的毛泽东病重,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状态。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组负责毛泽东的医疗问题。医生中,除了有负责诊断、医治的专家外,还有负责输氧、管麻醉的医生。护士有8个,分成三班轮流值班,日夜看护着毛泽东。
  时间已经进入8月下旬,早已搬出北京的李敏从文件中看到毛泽东病危的通报,不顾一切,匆匆赶到北京中南海。
  她眼前的毛泽东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气息低微。原来他已经不能进食了,只能用鼻饲,由医生配方,用管子插进鼻子里。由于每次鼻饲完毕,都要把管子抽出来,下次喂食时,再插进去,很费事,也很痛苦,喂一次要几个钟头。李敏进来时,毛泽东刚刚鼻饲完毕,显得特别疲劳。
  毛泽东的双目原来是闭着的,此时微微睁开,他看到了床边站着一个人,认出是他的女儿李敏。进入晚年后,毛泽东眼睛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只有一只复明。
  他颤颤地,去拉李敏的手,李敏会意了,赶忙把自己的手放到毛泽东的手中。毛泽东的手仍然是温暖的,柔软的,他很想像过去那样,把李敏的手紧紧握住,但是已经没有力气了。
  李敏看到爸爸病成这个样子,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她竭力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她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娇娇,你来看我了?”毛泽东的声音很微弱,但神智是十分清醒的,他仍然习惯叫李敏的小名娇娇。李敏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毛泽东望着李敏,目光中充满着怜爱。
  李敏的眼泪又要涌出来了。结婚后,她与江青关系不好,然后就搬出了中南海,现在她能告诉她的爸爸她进不了这里的门槛的委屈吗?她记得,1972年陈毅同志去世那年,毛泽东出席了陈毅的追悼会,当时他就生病了。李敏知道爸爸生病后,就去看望他,那次毛泽东也是这样拉着她的手,眷恋地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
  李敏知道,步入晚年后,爸爸的心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享受到天伦之乐。
  “你今年多大了?”毛泽东接着问李敏。
  “39了。”
  “不,你是37年出生的,今年38。”
  毛泽东重病在身,还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年份、女儿的年龄,父女之情又一次深深地打动李敏。眼泪再次涌上了她的眼眶。
  接着,毛泽东艰难地打起了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说了一句话。
  毛泽东的声音很轻,李敏听不清。她用眼睛询问站在旁边的服务员:“爸爸说什么?”
  服务员摇了摇头,表示他也没有听清。
  李敏猜想父亲是不是问孔令华的情况,但又吃不准,于是没有回答。
  毛泽东看到李敏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不再说话,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李敏的手也松弛下来。李敏知道父亲累了,于是轻轻地退了出来。
  这是李敏同父亲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她一直猜不出、想不透父亲最后的一个手势和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在她的心中始终是个谜。
  直到多年以后,有一次,李敏同一个挚友谈起这个往事,这个朋友若有所悟地说:
  “你爸爸会不会是询问你妈妈贺子珍的情况,或是嘱咐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呢?他用手势比了个圆圈,这个圆圈是不是合上你妈妈原来的名字桂圆的圆字呢?”
  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一直以来,毛泽东与贺子珍之间的联系只是通过李敏进行,每次父女相见,两个人都会谈及贺子珍的一些情况。此时,毛泽东的身体已极其虚弱,他可能意识到自己未来的日子不久了,因此,询问贺子珍的情况,表达他对贺子珍的最后的问候。遗憾的是,李敏并没有理解父亲的意思,对于他的话语也不懂。
  李敏看望父亲后,又过了几天,中办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让她去看父亲。中办派来汽车,直接把她接进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前。她以为是父亲已经转危为安,想见女儿了。然而,她一下车见到的却是每个人脸上万分悲伤的样子,急忙快步朝父亲的房子奔去,一进门,没想到见到的是已经去世的爸爸,输氧的罩子也已经撤掉了,李敏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
  这一天是1976年的9月9日。工作人员告诉她,毛泽东是零时10分与世长辞的。
  全国人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哀痛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设灵,祭奠毛泽东。
  江青以夫人的身份一面把自己放在追悼活动的中心,一面加紧制造舆论,为自己上台当女皇开辟道路。江青没有一点悲痛的表现,只让李敏为毛泽东守了一次灵。
  父亲逝世后,李敏知道妈妈也会马上获知这个噩耗,怕贺子珍承受不住,马上让孔令华赶去上海,自己则留在北京参加毛泽东的丧礼。孔令华带上已经3岁的小女儿东梅匆匆赶去上海。
  毛泽东去世的消息传来,贺子珍先是一呆,随后就被击倒了,她一直挂念着毛泽东的身体,惊闻噩耗,一连哭了好几天,不吃不喝,伤心欲绝,情绪极其低沉。孔令华劝慰她,她一面哭一面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
  孔令华明白贺子珍还是按照传统的家庭养老送终的模式来设想毛泽东的去世,劝岳母说:“作为一国的领袖,父亲的送终不仅仅是他亲人的事,而是全中国人们都牵挂的事情啊!”
  “这也不行啊!”贺子珍开始号啕大哭。
  这时的贺子珍又开始自我埋怨了,她后悔当初自己没有让李敏嘱咐毛泽东多保重身体,她又开始埋怨李敏和孔令华,不该搬出中南海,没能很好地照顾爸爸,她埋怨孔令华说:“你们作儿女的,只顾自己,不想想老年人多么希望见到女儿在身旁啊。”
  孔令华听了默不作声。因为当初他和李敏搬出中南海,其实并非自己的本意。
  像往常一样,有关部门没有安排贺子珍到北京去为毛泽东最后送别。哭过之后,贺子珍说:“我也要祭奠润之。”
  于是,她流着眼泪,把黑纱披在毛泽东的像上,向毛泽东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然后,含着眼泪祝祷:
  “润之,请安息吧!”
  最后,贺子珍又把自己的侄女儿、外甥和外甥女儿叫来,安排他们去北京奔丧。
  一代伟人毛泽东永远地走了,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他的亲人们!
  李敏在北京安葬完父亲之后,也赶往了上海,母亲对她只说了一句话:
  “对你爸爸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你爸爸的遗志,为人民好好工作。”
  李敏抬头凝视母亲时,却突然发现母亲头上的白发骤添了很多,几乎是一夜之间,她变成了电影中的“白毛女”。
关键词: 李敏 毛泽东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