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诸葛亮如果没有出山 刘备的天下会怎样?

诸葛亮如果没有出山 刘备的天下会怎样?

彼岸花开 2016-11-07
\

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孔明来为自己当军师,诸葛亮一生为刘备鞠躬尽瘁,刘备最大的福气就在于此,一支东奔西跑无处安身的人马,居然成就了一大片蜀国疆域,这当中孔明功不可没。诸葛亮如果不出山,情况会怎样?
  当时孔明27岁,英俊潇洒,脑子特别好使,朋友也非常多,比如水镜先生,徐庶,崔州平等等,都是饱学之士,家里境况也不错,卧龙岗上的居住条件看起来宽敞明亮,院子也特别大,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别墅了,平时睡觉看书自由自在,标准的散淡悠闲信步人生,地方上的老百姓对他也很推崇,一路走过,田野里农夫的歌声此起彼伏,据说全是他作的词,就连老婆也是丈人黄承彦亲自送上门的,年纪轻轻不缺吃穿还受尊重,处处顺心,小日子肯定非常滋润。
  后来刘备兄弟三顾茅庐,请他出来干事业,面试结果居然可以做军师,小说里面是这样写了,如果诸葛亮坚持不去的话,按张飞的脾气,说不定当时就会被杀了,或者烧了房子,那样全家都讨不了好去,也只能怪水镜先生多嘴推荐了;但这样的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刘备一直以仁者自居,脸面还是要的,应该不会过份去为难他,那么此事就算黄了,不过有了这次重量级人物的亲自邀请,孔明身价一定看涨,尽管还是一介布衣,但这个过程也着实够他风光一阵子的了。
  其实从个人角度说,不出去更是大智慧,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把学问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教书育人,自己搞些创作之类的东西就不错,空下来去会会朋友钓钓鱼什么的,简直就是神仙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长寿,不至于后来在五丈原军中咳血而亡,从客观效果看,他辅佐刘备父子也就是增加了故事长度而已,鞠躬尽瘁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无非多了些战争对峙场面,所以,如果当时真想干,还是帮曹操比较好,起码可以缩短乱世过程,百姓也能少受几年战火苦难。
  再说些马后炮的话,就算诸葛亮想做大事,不愿虚度一生,也应从基层做起,比如先弄个县令之类的七品乡官,做些关爱子民的事,培养自己善良的心地,凭他本事并不难做到,要知道为了帮助刘皇叔,他可是先烧新野博望坡,又伙同周瑜烧赤壁,最后在葫芦谷还差点烧死人家司马懿,不知多少年轻士兵在这些计谋下丧生了,而他后期辅佐的刘阿斗是个乐不思蜀的典型昏君,连对手司马昭都感叹诸葛亮不值,孔明尽了全力,最后连自己“借寿”也没成功,实乃天意了。
  换个角度说,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也看清了大势所趋,他忠于刘备的原因很多,除了对方礼贤下士外,主要还是有施展的舞台,当时哥哥诸葛谨劝他跳槽,一起帮助孙权治理稳定富足的东吴,看起来是次非常难得的机会,问题是去了最多让他做个幕僚参议,肯定不如在刘备阵营手握大权,也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了,从此意义上看,诸葛亮是非常自信而且有远大抱负的人,简单说,帮皇叔是艰苦创业,帮孙权是吃现成饭,如果只为舒服,还不如在乡下做山野村夫了。
  不管怎么推测议论,历史是不能改变的,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一番鼎足论,一篇出师表,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韬略和忠心耿耿的胸襟,刘备最大的福气就在于此,一支东奔西跑无处安身的人马,居然成就了一大片蜀国疆域,这当中孔明功不可没,所以,从事业追求方面看,诸葛亮还是应该出山,他的能量也只有遇到刘备才可以完全释放,而曹操和孙权尽管也爱才如命,物质条件也好,但没那缘分,也就只能用些二三流谋臣了。
  话说回来,其实刘备也没啥特别高招,不过是看准了人才,然后充分信任而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罢了。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