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彭德怀朝朱德发火 30年情谊就此破裂

彭德怀朝朱德发火 30年情谊就此破裂

浅草 2016-11-08
\

彭德怀和朱德
  彭德怀自搬进吴家花园,就切断了和自己生命相连的军队的联系,痛苦远远超过思想路线问题的罪名,使他和党内的战友也断绝了来往。曾有人送来一袋白米、两条大鱼,悄悄靠在吴家花园的门外墙边,是谁送来的呢?没有留下一句话。解放军上将李志民的儿子曾翻过墙到他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他的父亲只想知道彭老总是否还在人间。上将杨得志在颐和园偶然遇到彭德怀的警卫员景希珍就拦住景希珍,向他详细打听彭老总的情况,走了很长一段路。解放军忘不了彭老总。
  吴家花园的门卫很寂寞,出入高墙的除了工作人员、家属、已故老战友黄公略的女儿、左权的女儿,还有几个湖南老乡。这些人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能够以战友身份来到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的屈指可数: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在苏区时期参加红军的着名医生、时任解放军卫生部副部长的傅连暲,中共着名的“五老”之一、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还有就是总司令朱德。
  1959年7月31日政治局常委会在庐山批彭,朱德在发言时仍然赞扬彭德怀艰苦朴素,对彭德怀的批评主要说他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由于言辞温和,又说了彭的好话,毛泽东抬腿搔鞋,讥讽朱德的发言为“隔靴搔痒”。以后随着批判升级,特别是军委扩大会的残酷斗争,逼迫朱德也一次次检讨,并对彭德怀进行“揭发批判”……今天,朱德到吴家花园来探望彭德怀,四目相视,心绪万端。
  彭德怀握住朱德的手,朱德环顾了吴家花园的小桥流水和菜地鱼塘,又打量着彭德怀明显消瘦的面容和已经染过又褪了色的军装,脸上那一丝勉强的笑容消失了。二人走进书房坐下,互相问过好,彭德怀便按照老习惯把棋局摆上,工作人员送过茶默默退下。让两位多年在战场上并肩战斗、同生共死的老帅谈谈知心话。
  使工作人员感到惊愕和沮丧的是,人们听到了吵声,主要是彭德怀粗暴的嗓音,他竟然对自己素来敬重的总司令发起火来。大家看到宽厚仁和的总司令气得脸色煞白从屋内出来,彭德怀走在后面,脸色也很难看。工作人员还听到了彭德怀对朱德的一句“告别辞”:“请总司令以后不要再来了吧。”
  朱德和彭德怀之间的战斗友谊,也是自1928年11月底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红5军到达井冈山开始的。认真说来,他和朱德的相识比和毛泽东相识还早一些。当年,是朱德从井冈山下山到宁冈县城等候红5军的到来。在县城隍庙门前,彭德怀第一次和他久仰的“八一南昌暴动”的领导者朱德握手。几天后,他才和毛泽东在宁冈茨坪会面。12月11日“广州暴动”一周年,红4军和红5军在宁冈新城举行会师大会,正热烈之际,主席台塌了。战士议论纷纷,有人不安地说:“这不吉利呀!怎么刚会师就塌台了呢!”这时,朱德微笑着大声对指战员说:“不要紧,台塌了搭起来再干嘛!”朱德这从容双关的话给彭德怀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在以后的长期战争中,他曾三次用朱德这句话来激励部队。一次是在1929年1月红5军从井冈山突围,只剩下283人(枪)的艰难之际;一次是在1942年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奔袭合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后的危急关头;一次是在西北战场的西府战役中遭胡宗南和马步芳的骑兵夹击,紧急撤出宝鸡的惊险时刻。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朱毛”二字相连并称,曾成为红军时代的象征。其后,曾与“朱”字相连并称的就是“彭”字。“朱彭”——八路军的总司令与副总司令又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象征。
  彭德怀对比他年长10岁的朱德十分敬重。面容温和、宽厚稳重的朱德和面带威严、刚毅直率的彭德怀一起统率八路军的千军万马驰骋于华北,坚持于敌后,谱奏出中国军事史上一曲动人的指挥和弦。
  朱德和彭德怀共同的业余爱好是下棋。战斗中亲密合作的伙伴,在棋盘上常常杀得难分难解。这盘棋从太行山下到延安,从延安下到中南海,而今天,吴家花园的残棋竟成为两位革命元戎的最后一局。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彭德怀对他一贯敬重的朱德发火呢?两位曾并肩驰骋的老战友在什么问题上谈崩了呢?
  20年后,略知情的浦安修痛心地回顾了这一段往事。
  浦安修回忆说,朱德来访的那一个周末,她回到家,彭德怀告诉她,朱德在下棋时和他的谈话,表示对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的做法有意见,对彭德怀表示同情。这时,彭德怀便发起火来,说:“总司令:我犯了错误正在反省,你不但不帮助我,反而来说这些话。”朱德在谈话中告诉彭德怀说:“我现在就住在西山,离你这里很近,可以常来看你。”彭德怀伸手向前一推,拒绝说:“请总司令莫再到我这里来了。”说完就要收棋,朱德只得起身就走。
  朱德的来访是在毛泽东约见彭德怀的第二天。就在前一天,彭德怀面对毛泽东等待他再次认错时沉默不语。然而毛泽东的约见、留饭,也是毛泽东不愿30年的关系就此结束的表示呵。彭德怀回到吴家花园后,心绪翻腾,自信又复自疑,清醒而又迷惘,极力反省自己,过去对毛泽东的态度是否错了呢?有不同意见就要说,要争论,是不是“反对”呢?此时朱德来访,对他表示安慰,同情,他不仅不领受朱德的厚意,反而批评起朱德来。
  在庐山上的“阶级斗争”中,谁被指为“反党”,人人都得来揭发批判,否则就是右倾,就入了“反党俱乐部”之伙。将帅们还要面对“解放军跟谁走”的问题,亦即面对分裂党的罪责。在庐山会议后,为肃清彭德怀在军内的影响而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为了“大局”,即便朱德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元勋也遭牵连,被迫检讨,做违心的表态和“揭发”。彭德怀没能谅解朱老总,战友的情谊便为误解所代替。彭德怀气走朱德,是否还因为担心朱德对庐山会议的看法走漏会危及朱德而故意以此示绝呢?是否他担心“军事俱乐部”再被人为地扩大呢?他亲睹了朱老总被毛泽东讥讽为“隔靴搔痒”的难堪。现在,朱德又一如既往地来看他,是否只有作出与朱德决裂的姿态,才能避免更大的悲剧的发生呢?朱德被他气走后,心神难宁,寝食不安。他这样做究竟是生气还是苦心,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总司令朱德和副总指挥、副总司令彭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和第二元帅之间,整整30年的战友情谊,就此以一局残棋遗憾千古。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