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为什么“一野”司令彭德怀打战要靠贺龙协调?

为什么“一野”司令彭德怀打战要靠贺龙协调?

山南慕北 2016-11-10
贺龙彭德怀陈毅

贺龙彭德怀陈毅
  彭德怀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总司令,而一野的一部分将领来自贺龙领导的晋绥解放区,虽然贺龙没能当上一野总司令,但他在旧部下心中的地位仍然是很高的。
  彭德怀是中共一代元戎,后来授衔第二大元帅。一般人印象中,他能军令如山,言出法随,威望极高。但解放战争中,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他,却有过不少尴尬的经历。
  1948年4月,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转战千里,攻占宝鸡,迫使胡宗南放弃延安。
  但这次作战也暴露了西北野战军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指挥员未坚决执行彭德怀的命令,在胡宗南优势兵力追堵中,几次给西野造成险势。
  西北野战军是贺龙的老部队,前身为八路军120师与红二方面军。此时,他已奉毛泽东之命,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自己“改行”专管后勤。
  贺龙听说有人不听彭德怀指挥,“感到自己有责任协助彭德怀迅速解决这些问题”。(《贺龙传》)
  5月初,贺龙带上中共元老林伯渠,首先从延安赶往“有问题”的西北野战军三纵(司令员许光达)。
  贺龙到后,在纵队党委扩大会上,对个别旅的干部“不团结问题”(即不服从彭指挥)提出了严肃批评。
  接着,贺龙与林伯渠赶赴西北野战军前委驻地洛川县土基镇,出席总结西府战役的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
  这次战役,西北野战军共歼敌2.1万人,但也遭到不小损失。战后,有的将领便“埋怨彭德怀的战役决心有错误”(《贺龙传》)。
  贺龙听到反映后,也很恼火,认为“自己必须以鲜明的态度支持彭德怀”。(《贺龙传》)
  会上,贺龙先严肃批评了四纵(司令员王世泰),认为:“这次战役中,纵队领导对下面分散兵力、不执行命令是知道的。”
  对战役中“走错了路,耽误了时间”的一纵(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贺龙批评说:“彭总打电话叫你们去那里筹粮,就应该坚决执行,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有多大困难,不坚决执行是不对的。彭总说了,就是命令。”(《贺龙传》)
  会后,西北野战军进行整训。贺龙又不辞辛劳,深入一、二、三纵队,进一步做思想工作,要他们“加强团结,坚决服从彭德怀的领导”。
  彭德怀其时不仅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还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竟需要贺龙屡次出面给部下做工作,才能指挥顺手,的确令人不好理解。
  其实,问题远不止这些。廖汉生的亲属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披露不少细节。
  1947年8月上旬,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攻打榆林失利,“换句话说,就是被人家打跑了。”
  一纵政委廖汉生心情很糟,忽听电话响了,一接是彭德怀的。没说两句,彭德怀就开始骂人,最后说:“一纵就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等等。
  廖汉生本来心里就郁闷,被彭德怀一骂,当时就爆了,在电话里和他大吵起来,先还解释战斗为什么不顺利,到最后也干脆对骂起来。
  他最后一摔电话:“妈个X的,让你看贺龙的部队是什么样子!”
  随后,廖汉生迅速带上警卫连,赶到榆林城附近,找了个合适的地形将部队展开,看了看表,说:“今天我就要让野司看看,我们一纵是什么部队,就这一个连,最少也要挡住追击之敌两个钟头!”
  一纵司令员贺炳炎听说后,也亲自带一个营去增援,结果打退了追兵,与廖汉生全身而退。
  廖汉生的亲属还回忆了一件事。就在1948年5月西野前委扩大会议上,因为一纵“走错了路”,彭德怀批评一纵“没有意识到危险,自己先走了”。
  这一事件的起因其实是因彭德怀越级指挥造成的,廖汉生心里一直有气,又将彭德怀的意思听了个满拧,听成一纵“有意识的先走了”,当时就炸了,当着全体高级将领,站起来和彭德怀争辩起来:
  “你说说什么叫有意识的,什么叫没意识的,你越过两级指挥直接给团下命令,还是口头命令,事前没打招呼,事后也不通知。你倒说说这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要是不信过我们纵队领导,干脆以后把我们和旅都取消掉吧!你直接去指挥团好了!老子不干了!”
  说着摘下军帽就摔在桌上。
  贺炳炎也站起来:“对也骂,错也骂,就你(彭德怀)一个人最正确!老子也不干了!”
  彭德怀的指挥风格与宽和的贺龙不同,比较刚直不近人情,西野将领们早有腹诽,廖汉生、贺炳炎一开头,也都纷纷附和起来,七嘴八舌,这个不干了那个要撂挑子。一时把个会议几乎变成批判彭德怀的会议了。
  这些细节,《贺龙传》当然有选择地隐讳了。
  参加会议的贺龙一看,赶紧严肃批评制止。会后又专门找到廖汉生,将这“浑身有刺”的外甥痛骂了一顿。《纪念一位离去的老人——廖汉生将军二三事》
  不管是官史《贺龙传》,还是廖汉生亲属的回忆,彭德怀的遭遇,远比华东野战军实际统帅、开国第一将粟裕指挥中的遭遇要尴尬得多。
关键词: 彭德怀 贺龙 一野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