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墓在哪 刘邦墓被盗什么重要文物外流?
彼岸花开 2016-12-01

刘邦墓址
刘邦墓在哪
刘邦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县子弟三千抗秦,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有天下”的皇帝。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
刘邦墓被盗了吗? 刘邦墓文物外流是真的吗?
刘邦墓被盗了吗? 刘邦墓文物外流是真的吗?据悉刘邦墓确实被盗,不排除有部分文物已经流往海外。
陕西咸阳地区2014年1月14日汉高祖刘邦墓一所陪葬墓一夜被盗的消息,记者赶往咸阳。此次咸阳警方追回了盗墓贼尚未来得及出手的墓中所盗粉彩骑马俑22个,据警方透露,不排除有部分文物已经流往海外。
关于盗墓的现实,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振生在接受采访时的观点是,这个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完成文物盗掘与销赃的全部环节和流程甚至只需几天时间。原先文物从古墓中盗出后,要等待“识货者”——这是一个漫长并偶然的过程,而现在,文物一出土,便肯定意味着它有了买主,交易迅速完成。“与过去相比,盗墓已经完全产业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发表了“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该报告公布的数字是,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然而该数目还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量的1/10。这些数量庞大的文物如何从供给地到达消费地,背后的故事如同千年古墓的结构一样复杂曲折,“哪怕资历再深的文物专家也没办法指着一件文物说出它到底曾经经过多少人之手。”谢振生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起草人之一的高级顾问霍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地上和地下的全球文物交易额估计超800亿美元,仅次于毒品和武器交易的高额利润直接导致了全球性文物犯罪,中国、埃及、希腊这些文物输出国的文物流失呈上升趋势。而在中国所有流失文物中,又有多少是盗墓获得的出土文物?有人估计,比例接近于百分之百。尽管没有相对权威的数字统计,经济学供需法则却给了最具说服力的注释。国内资深文物专家许还山说,香港和台湾地区是内地文物输往世界的两个最大集散地,这两个市场的文物行情与全球文物交易量的收放几乎完全同步。“1993年,一个在陕西出土的西汉裸体陶俑在香港可以卖到8万港币以上,现在用不了5000港币就能买到,你可以算一算这十年间从陕西地下又挖出了多少东西?又有多少个汉墓被盗?”
盗墓的动力还并不全部出于利润冲动。“七十二行,古董为王”,一度没落的古董业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这几个文物大省重拾旧旗,占有惊人文物收藏量的新生代古董商们同时拥有身份和财富。文物在这些地方被用来支付贿款。有当地官员向记者透露,某市副局级以上官员家中都藏有价值不菲的数件文物。“文物价值巨大却又真假难辨,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比钱还要好用。”许还山介绍,英国伦敦是全球最大的文物市场,占全球交易份额的30%以上,同时也是洗钱者的圣地,一些人将来源可疑的巨额现金资产以拍卖会等合法交易形式转换成其他国家的古董,就可以轻易携带到另一个国家出售。
记者掌握的有关资料表明,文物交易已经与军火、毒品共同成为国际恐怖组织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在这样的压力下,英国在去年签署了联合国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然而事实上,“凡业界都知道,这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英雄不问出身,古董不问出处’,文物一经出土,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它来自何方。”一个西安古董商对记者说。一个事实是:被文物部门保护的珍贵古墓正在一座又一座地被盗掘,盗墓手段正在日益专业化,无数珍贵文物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文物代表着一个悠久文明所印记的历史,从这个意义可以说,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在被盗、流失,而现在正愈演愈烈。
1月16日,记者沿咸阳市东郊五陵塬公路进渭河北岸西汉九陵的腹地时,几个打开这里古墓的盗墓贼刚被擒获。
这个方圆不到1000公里的地方看上去广袤无人,投资3000万元的五陵塬公路刚修了一半,路旁一眼望去全是大大小小覆斗形状的坟丘。包括刘邦在内的西汉九代帝王便身葬于此。据说,西汉陵是地方政府未来几年准备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但现在人迹罕至。“一到晚上,这里会是另一个情景,本地和从河南那边来的盗墓贼都出来活动。”与记者一同驱车前往的国家资深文物专家许还山80年代到90年代初曾在这片古墓群集中地做过考古调查,他说:“这里可能是地球上任何生产物品的地产中价值最高的。”许地山说,一年前,一个从陕西被盗的兵马俑头在广州海关被截,据说中间货主是一名经营石油生意的伊拉克文物商,开价超过1亿元。“一个盗墓贼,花费三天功夫,把这里最常见的一个汉俑从50米深的地下搬运到表面来,他十年的生计就有着落了。”“光咸阳,不算地上文物,古墓葬就有1135处。”许感慨地说,“这个贫穷的地方太容易产生犯罪冲动。”
1月14日刘邦长陵被盗的经过有些戏剧性。咸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文物侦查大队队长高检安把一次缴获的二十来件盗墓工具拿给记者,里面有几十斤重的大绳、探杆、探铲、安装在遥控汽车上的无线探头、撬杠和夜视仪。“现在盗墓者都是全副装备。”高检安回忆,1月14日文物侦查大队防挖支队接到举报称“田里有影子在晃”,15日早晨6个警员布下埋伏,半小时功夫,窑店镇三义村农民党军利刚从地底伸出头来,就被逮了个正着。“本以为任务完成了,没想到,我们一个警员下午回长陵清理现场,在同一个地方又发现一个人正满头大汗地往地上搬东西。”高说,“盗墓的人胆子越来越大,他们挖了一个洞,是死也要见到东西的。”
“幸亏被盗的只是一个陪葬坑。”陕西考古所原所长石兴邦在家里接受采访时说,“要真是刘邦主墓,事情恐怕会惊动高层了。”而记者采访的众多陕西官员对长陵被盗一事都口风甚紧。咸阳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科官员张民生一再强调:“只是一个小墓,没丢啥东西,没什么可了解的。”真相却并非如此。仅长陵61亩范围陵区,记者看到可供一人进出的盗洞就在二十个以上,仅将近800米的刘邦主坟丘四边,就有参差不同的九个洞口。已经无法考据这些盗洞究竟是什么时间留下的,但可以断定,刘邦墓已远非被盗墓者首次光顾。而更让人吃惊的是散布在陵区的上万个梅花点式的密集探洞。记者大致测量了一下,深的探洞超过30米,一般的也有15米左右。许还山告诉记者,在现存汉陵里,刘邦墓陪葬墓最多,有63座,“一开始这些陪葬墓也有显著的坟丘,年代长远后,小坟丘就消失了。这给盗墓增加了难度,盗墓者要判断墓穴位置就必须依靠这种密集钻孔式勘探。”有意思的是,以如此密集程度的探孔来推算整个陕西省古墓被盗掘的程度,盗墓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被描述得简单而清晰,许说:“如果把陕西的所有盗墓钻孔连起来,足以把地球打穿三个来回。”据张民生说,咸阳共有700多名文保人员、90多个文保基层组织和32个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文管所,“这几年用于文物基础建设和文管所建设的投入高达2000万元”。尽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题着鲜红大字“护卫国宝、无尚光荣”的刘邦长陵文物管理所仍然空无一人。生锈的铁门上了锁。距这栋空房子5步之遥的地方就是一个一眼望不到底的“盗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