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常遇春屠城 常遇春杀降什么情况?

常遇春屠城 常遇春杀降什么情况?

浅草 2016-12-21
\
  常遇春雕像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常遇春屠城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
  1369年,征讨平饶,血腥屠城。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
  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且收服不易,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常遇春杀降是什么情况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做杀降,按照语义来说,杀就是杀人的意思,降在军事上一般都是投降之意,组合在一起就是杀投降之人,杀俘虏。那么,常遇春杀降也好理解了,就是常遇春喜欢杀投降之人,喜欢杀俘虏。
  常遇春喜欢杀降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呢?按照明史记载,1359年的时候,常遇春辅佐朱元璋攻克九华山之际,陈友谅有将近3000人次成为了朱元璋军队的俘虏。然后,这3000多人就走到了时间的尽头,当天晚上常遇春就违背了徐达的意愿,私自将这3000多个降卒给杀掉了,还丢在了一个大坑中,埋了。
  只不过,按照常遇春的为人作风,并不是轻易杀人之人,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推断,常遇春的这个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虽然是降卒,但是谁能说的准他们不是诈降;第二,就算全然归顺,保不准这些人在看到陈友谅得势后是否会临阵倒戈;第三,养这些降卒需要粮草,但是军队的粮草来之不易。也许上述理由都不是常遇春的考虑范围,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常遇春的杀降问题。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