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茅盾笔名的由来 茅盾的读书之道

茅盾笔名的由来 茅盾的读书之道

彼岸花开 2017-03-27
茅盾

茅盾
  在当代大文豪不得不提的有一人就是茅盾,茅盾因为茅盾文学奖而频繁出现在当今文人生活圈中,茅盾其实只是他的笔名,原名叫沈雁冰,那么茅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的读书之道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作为学贯中西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创作了《子夜》《春蚕》等影响深远的作品,还捐出自己的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以鼓励长篇小说的创作。除了长篇小说外,茅盾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和读书以及文艺理论相关的篇章,从中可以窥见茅盾的读书轨迹和他所推崇的读书方法。
  茅盾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当同龄孩子都在学《三字经》时,茅盾具有维新思想的父亲和知书达理的母亲为他选择了上海澄衷蒙学堂出版的《字课图说》作为识字教材。在茅盾故居陈列室里,就存放着一部《字课图说》,茅盾晚年时还曾经回忆这本书带给他的欢乐。
  8岁时茅盾入小学读书,但因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常常缺课。在母亲的教授下,他很快读完了《论语》。后来有一天,茅盾在放废旧物品的屋子里发现了一箱小说,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他的父母发现他偷看小说后非但没有阻止他,反而提供了更多的小说给茅盾,从此茅盾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说迷。
  中学时代的茅盾大量阅读了《古诗十九首》《庄子》《荀子》《韩非子》《孟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从而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大学时,茅盾在老师的指导下精读了《典论·论文》《文心雕龙》《文史通义》等典籍,但他最爱读的依然是小说。据他回忆,中国的旧小说他几乎全部都读过,其中大部分是十五六岁以前读的,像《金瓶梅》等难得的书则是在大学时期读的。他对外国文学也怀有浓厚的兴趣,《艾凡赫》《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等也都是在大学时期阅读的。
  对于如何读书,特别是如何读名著,茅盾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他曾经这样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节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记忆精炼的字句。”很多名著茅盾不只读三遍,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读了五六遍,再比如《红楼梦》,他熟练到可以背诵其中的不少篇章。与此同时,他还主张:“诵读文学名著,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
  正因为如此,茅盾对很多书的点评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曾经盘点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并重点分析了《三国演义》《三个火枪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西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的文学内涵甚至写作技巧和笔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