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林徽因为什么非要抢徐志摩的日记?胡适又为何帮林徽因?

林徽因为什么非要抢徐志摩的日记?胡适又为何帮林徽因?

山南慕北 2017-03-29
林徽因

林徽因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亡,他的日记成了三个女人争相抢夺的对象,这三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陆小曼、旧爱林徽因、好友凌叔华。陆小曼是徐志摩的遗孀,有权利处理他的遗物,而这些日记是徐志摩放在凌叔华那里的,她也有处置的权利,而林徽因为什么也非要他的那些日记?
  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出游欧洲之前,要把他的日记放在一个他信得过的人那里,他选择了被他称之为“同志”的女性朋友凌叔华。
  回国后,他抱得美人归,不能让陆小曼看到他为林徽因写的那些日记,就没拿回来。后来不知为何又补进去两本陆小曼的日记,全放在一个小箱子里,俗称“八宝箱”。
  徐志摩一死,问题来了。林徽因跟胡适说,徐志摩生前对她说了,他的康桥日记里写到她,将来是要送给她作纪念的。胡适闻得此言,主动出头,以征集徐志摩资料为名,跟凌叔华讨要。
  胡适出面,又有一帮人帮腔,凌叔华虽心有疑惑,慌乱之下,还是把那个后来俗称“八宝箱”的小箱子,交到了胡适那里,她当时没有料到胡适会交给林徽因,只是嘱他将来转给陆小曼。
  而陆小曼,也正期待得到这个“八宝箱”。
  凌叔华也是在“八宝箱”落到林徽因手中九天之后方知情。她要编辑《志摩信札》,跟林徽因要徐志摩的书信,林徽因却一口回绝。非但如此,林徽因还反客为主地说,她听说徐志摩还有一本“康桥日记”,她在“八宝箱”里没有找到。
  林徽因这一逼问着实无理,有也罢,无也罢,关卿底事?你说徐志摩生前答应把那本日记送你,那么,请你拿出证据,空口说白话,谁信?
  但凌叔华或许是反应慢,或许是实在不愿意得罪林徽因,只得承认另有一两册日记。林徽因又步步相逼,说下午去她家取。凌叔华称下午不在家,林徽因就跟她约在三天后,叫人去她家取来。
  三天后,林徽因亲自去了,却扑了个空,凌叔华不在家,给她留了张便条,说是“家中书物皆堆叠成山,甚少机缘重为整理,日间得闲当细检一下必可找出来阅。”她说她周末才有翻寻出来。
  其实凌叔华也很生气,她万不料胡适会把“八宝箱”交给林徽因,箱子里另有的那两本陆小曼日记中,很有些闲言碎语,“骂徽因最多”,还有些关乎胡适与张歆海。
  “骂徽因”的话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是,林徽因不但是陆小曼最恨的女人,也是张幼仪最恨的女人。也是,女人最恨不是抢了自己丈夫的人,而是抢了自己丈夫还不要的人,那姿态太倨傲,好像明告诉你,你的珍宝,在她如敝履。
  关于胡适和张歆海的闲话则耐人琢磨。陆小曼后来刊印出来的日记里说张歆海有时独自来,一坐就几个钟头,不等催他三四次都不走,又跟陆小曼说头回见面就爱上她了。那么,陆小曼会讲胡适哪些话,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得出,凌叔华不愿意惹林徽因,抱怨完了,她还是在下个礼拜一送来了所谓的“康桥日记”,但是,日记止于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前一两天,林徽因最想看的看不到,不由大光其火,告到胡适那里。
  胡适再次为她出头。按照胡适这说法,他跟凌叔华要日记全出于一片公心,为让材料不分散,但是后来“八宝箱”里的日记,陆小曼拿走了她自己的,林徽因扣下了徐志摩的,不是照旧分散了?他只是为林徽因想,不想让日记“分散”在凌叔华手里罢了。
  作为遗孀,陆小曼对徐志摩的遗著有完全的处理权,她口气很软,是因为此刻的她,实在太弱势,她还在指望着胡适帮她在徐老太爷那里说话呢。
  这些日记凌叔华自己留存也罢,交给陆小曼也罢,都是她自己的事,跟林徽因没有一点儿关系。
  林徽因为何上天入地一定要看那本与她有关的“康桥日记”呢?她自己跟胡适是这样说的:
  “关于我想看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不过这心理太Human(人之常情)了,我也不觉得惭愧。
  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
  我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为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而也给我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练修养的帮助,志摩in a way(从某方面)不悔他有这一段苦痛历史,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Stimulant(激励)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
  我自己也到了相当年纪,也没有什么成就,眼看得机会愈少——我是个兴奋型的人,靠突然的灵感和神来之笔做事。现在身体也不好,家常的负担也繁重,真是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的过一世!我禁不住伤心起来。想到志摩今夏的inspiring friendship and love(富于启迪性的友谊和爱)对于我,我难过极了。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林徽因文存》)
  这段话,有解释,有辩白,她说她受的是“旧的教育”,说她变不出新的人,说她想着对得起家人,所以最后选择了对不起那个爱她的人,说就算是他活着,她也不可能对他有所改变,因为她不够爱他,她爱她的家,在一切之上。
  可徐志摩这边会怎么书写那些事儿呢?世间已有谣诼纷纭,还有类似于陈所巨笔下那种阴暗的猜疑,林徽因不能不防。况且,他和陆小曼的故事已闹得沸沸扬扬,像林徽因这种心高气傲的女子,怎么可能不担心,自己会背上“爱过他”的“罪名”,被世人哂笑。
  后来,陆小曼想整理《徐志摩全集》,恰好就缺了这些日记,我们却没听说,胡适帮她去找林徽因要,可见,在胡适心灵的天平上林徽因的分量,要大过陆小曼。
  最后胡适把陆小曼的日记还给了她,“康桥日记”则归林徽因,徐志摩文集因此无法编辑出全本,胡适也不怎么上心。有人说,大约胡适从那些日记里,看到了一些不该看的,他是否后悔过当初随意打开的轻率?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