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书法

非我族类 2017-04-08
\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绝非浪得虚名,其竹子、兰草之类画的出神入化,而在书法上,郑公也是不拘一格,独辟蹊径,从而自成板桥体。郑板桥和画和书法都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他一生最喜画竹、兰、石,兼画梅、松、菊等,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竹、兰、石代表着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不仅把竹子和兰草画得出神入化,而且在书法上大胆创新,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划时代的一代艺术宗师,更兼擅长诗与画,其时乃谓之“三绝”。他的书法风韵特异,大胆独创“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何谓“六分半书”?据说隶书字体又称“八分”,而板桥先生认为自己的字体非楷非隶大概只有“六分半”于是就戏称“六分半书”,对此燮翁作如下解释:“板桥既无涪翁(黄庭坚)之劲拔,又鄙松雪(赵孟頫)之熟滑,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简言之,燮翁就是运用行楷的笔调,以楷、隶为主,写出似楷非楷、似隶非隶,而是融楷、草、篆、隶为一炉,而隶意较重的一种艺术风格。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