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李东阳的为官之道 李东阳为何受争议

李东阳的为官之道 李东阳为何受争议

彼岸花开 2017-05-27
\

李东阳
  李东阳明朝时期的首辅,但是争议颇大,有人赞他为“潜移默夺”的贤相,也有人贬之为依附宦党的“伴食宰相”。恶人为伍,又要操劳国事,也是举步维艰。
  李东阳的为官之道,如果仅从道德观念出发,的确有可指责的地方。如果以气节为尚,他就不能留在首辅位上与恶人为伍。
  但是,正是因为他与狼共舞,许多道德至上的君之才得到了保护。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下了地狱,才让一些君之上到了天堂。
  官场非常复杂,仅有操守气节,在某种特定时期,是做不成事的。但是,一帮奉道德为信念的清流却借此攻击李东阳。在当时,有一首四句诗很能体现李东阳的处境:
  清高名位斗南齐,
  伴食中书日已西。
  回首湘江春水绿,
  子规啼罢鹧鸪啼。
  很明显,这首匿名诗讥刺李东阳贪恋禄位,不能像刘健、谢迁那样拍案而起,挂冠而去。鹧鸪啼“行不得也,哥哥”,实际上的意思是“哥哥,你快走吧”。
  据说,李东阳看到这首诗后,脸色沮丧,却照旧吩咐起轿,前往内阁上班。而这首诗也不胫而走,数日里传遍两京。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对李东阳的刺激更大。
  一个叫罗玘的侍郎,是李东阳的门生。所谓门生,即李东阳担任会试主考官时录取的进士。在明代,座主与门生的关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门生视座主为再生父母,终身恭敬。
  可是,罗玘觉得李东阳骨头太软,要他辞官保持名节,李东阳不置可否。罗玘恼怒之下,竟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李东阳,声明从此断绝师生关系,自请削籍,李东阳看了这份信后,俯首长叹不已。
  试想一下,当上首辅的李东阳,处境何其艰难。一方面,他要与刘谨、焦芳等一帮恶人为伍,即不能同流合污,又要操劳国事,弥缝艰难;另一方面,他还要忍受来自同类的误解和伤害,既不能辩解又不能报复。事实上,来自同类的伤害让他更伤心。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在三边总督杨一清与太监张永的联手下,刘谨被武宗下令逮捕并最终诛除。据说刘谨被凌迟处死时,怨恨刘谨的人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前购买刘谨的肉,不等肉煮熟,便都吃了下去,以此发泄压抑太久的愤怒。
  刘谨虽死,但朝政仍把持在宦官手中。八虎中的张永、马永成等,依然深受武宗信任。内阁仍是影子内阁,辅臣缩手缩脚,不敢有所作为。
  李东阳备尝心力交瘁的滋味,加之已六十四岁高龄,真正地萌生了退意。从正德五年十一月八日向武宗呈上《奏为陈请乞恩,恳求修致事》这篇奏疏开始,到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呈上《奏为老病乞休事》为止,短短两年间,李东阳给武宗一共写了十二篇退休报告。
  算下来,平均两个月一篇,可见求去心切。武宗开头是一味挽留,后来看到李东阳确实老病力不从心,遂于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旨准予离职,并按照以往的惯例,赏赐敕书,给予奖励,并恩准留居北京,这一年,李东阳六十六岁。
  正德十一年,七十岁的李东阳在北京的寓所去世,死后武宗下旨赠太师,并谥文正。李东阳虽然身后倍及哀荣,但此时的大明朝政,在武宗的胡闹下,正一步步滑向深渊。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