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这六件大事加速清朝灭亡 慈禧是催化剂之一

这六件大事加速清朝灭亡 慈禧是催化剂之一

彼岸花开 2017-07-21
  清朝是历史上的末代王朝,它是古代历史从辉煌走向没落的终点,在清史上,是这六件大事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促使古代历史草草结束。
\
长江教案
  一、1891年长江教案
  教案是近代中国显著的文明对抗形式,西方文明汹涌澎湃带来的文化失落感,战场上的屡屡挫败带来的自卑屈辱感,让这片古老土地从未间断血雨纷飞的暴动。
  1891年4、5月间的“长江教案”,席卷整个长江流域,成为“义和团”之前最严重的反教事件,各国派出护侨军舰,剑拔弩张。而一切的背后,竟然只是周汉这一普通乡绅造成的。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鲁迅
\
甲午战争
  二、1895年甲午战争
  1894年9月8日,《伦敦新闻画报》水彩画丝网印刷。
  (原图说:中日战争——李鸿章的欧式重型火炮正在发射)甲午战争中,淮军成为陆地战场的主力部队,他们装备着新式的武器,但最后仍然无法逃脱战败的命运。
  众所周知,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起的。
  朝鲜东学党起义
  事发于1894年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起义军来势凶猛,朝鲜国王无力应对,被迫向宗主国中国求援,请求后者出兵镇压,清政府便派叶志超、聂士成率兵2500人入朝帮忙。
  这是朝鲜和清朝两家的事情,本与日本毫不相干,但早想驱逐清朝在朝鲜势力的日本人野心骤然被点燃,借口保护侨民派遣日军进入朝鲜。
  日军一进入朝鲜,就闹出了大动静,先是袭占汉城朝鲜王宫,扶植亲日政府,让亲日政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紧接着于1894年7月25日不宣而战,用军舰在海面袭击清军的运兵船,引爆了中日甲午战争。
  众所周知,这场战争以清军失败而告终。
  然而,在这场战争的关键一战平壤之战中,中国军队却以2000兵力对3600名日军,在一个叫船桥的地方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取得了首战大捷。
  三、李鸿章出使欧洲
  1896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怀揣死志的李鸿章,从上海乘坐法国轮船,驶向茫茫未来。
  虽说他在俄国落入陷阱,“老来失计亲豺虎”(黄遵宪诗),不过在德法英美所见所闻,诸如“泰西格物之功效,致力之材能”,使他发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慨。
  李鸿章阁下在奥斯本行宫觐见英国女王,向女王陛下转达中国皇帝的问候。
  作为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李鸿章从法国乘船抵达英国后,觐见了维多利亚女王。画中的李鸿章戴着花镜,向坐在椅子上的女王表达来自中国的问候。
  不幸的是,回归故土,他还得面对那一间破屋,重拾裱糊匠的手艺,直至五年之后,为他的祖国耗尽最后一滴血泪。
  他的死不瞑目,对比塔列朗的寿终正寝,正呈现了二人命运的最大差别,这可以归结为国运,换作《文明的变迁》书中惯用的说法,叫文明的进度。
  四、义和团起义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全国发生大小教案八百余起,其中较大的有“天津教案”“长江暴动”及四川余栋臣起义等。
  其发动与参与者有地方官员、土豪乡绅、普通农民、民团会党、城市贫民、流氓无产者……十分复杂,规模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激烈,但基本诉求仍是“崇正避邪”“忠君卫道”的封建性。
  义和团运动于90年代后半期起源于山东和直隶,以“练拳”为名组织起来,攻打教堂,反洋教。
  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
  义和团的口号虽不统一,但主要是“顺清灭洋”“扶清灭洋”“助清灭洋”,并明确表示“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爱国性与封建性混为一体。
  对一切与“洋”有关之人和物,义和团则极端仇视,把传教士称为“毛子”,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用洋货”……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统统在严厉打击之列。
  五、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会使人间变成地狱,一点都不假。
  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一位美国人麦美德登上前门城楼,他是这样描述北京城的: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下午,我现在明白战争会使人间变成地狱。
  城墙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清兵和义和拳民的尸体,使馆区附近的建筑物都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看到一群一群的难民,男女老少都有,正在逃离这个死寂的城市。我们看到几个城门的门楼在燃烧,还看到城中很多地方有大火“。
  八国联军给中国带来地狱般的灾害,面对这一些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城内的百姓除了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似乎别无选择。
  除了任人宰割,还能做些什么呢?这次的掠夺,给中国所造成的损失惨重,被残害的人民不计其数,掠夺的珍宝估计永远都查不出来,数量之大,无人能算得清。
  1904年4月2日,《伦敦新闻画报》水彩画丝网印刷。(原图说:冰面超载了——大炮和炮队都掉进了冰水里)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的利益,1904年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
2341

慈禧光绪
  六、慈禧太后,光绪出殡
  清太后和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遗体在长寿宫。
  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一手扶植起来,但由于慈禧太后对权力变态的控制欲,光绪帝自小就活在她的淫威之下,凡事听从慈禧太后安排,就连娶妻纳妾也由不得自己,已然成为傀儡,终于到了光绪帝18岁,按照大清祖制,慈禧再不情愿也得交由皇帝亲政,光绪帝终于可以发泄心中的不快,推行自己的主张。
  最后光绪皇帝被软禁,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想干实事很好,但要把握尺度和时机,对时机和解决方式简单错误的判断,结果把自己搭了进去。
  慈禧生前曾从北京乘轿途经二百多里,到遵化州观看“万年吉地”的风水。
  为了取得菩陀峪寿宫穴位的吉利,曾把她手腕上一件希世珍宝“十八颗珍珠手串”摘下来,投入地宫金券的金井之中,做为镇墓之宝。
  想必生前对死如此在乎的人,死后的葬礼定也要弄得兴师动众才肯安心的吧。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病亡于西苑的仪鸾殿,卒年74岁。
  慈禧太后葬礼的礼仪沿用的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古老礼仪,按理说陪葬品也应该很中国化才对,但被焚烧的纸糊的新军士兵却是穿着现代欧洲军装的士兵们,被烧掉的也并非中国世代流传的中式轿子,而是一辆优雅的欧式布鲁厄姆车,即一种驭者坐在车厢外的四轮马车,还有两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欧洲马,轮胎和欧式油灯等,很是令人费解。
  慈禧的陵墓位于河北省遵化的清东陵。北京到清东陵有75英里的路程,这75英里,早在慈禧在世时就开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这条路虽然已比较平整,但给慈禧太后送葬的队伍在这条道路上,还是要走整整五天。
  不得不承认,慈禧从来都不是个简单的女人,连死了也如此地不甘于寂寞,把一场葬礼都弄得如此的耀人眼目,轰轰烈烈,不知道让人该惊叹还是该批判。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