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古人过年给红包吗?古人的压岁钱一般给多少?

古人过年给红包吗?古人的压岁钱一般给多少?

彼岸花开 2018-02-19
 \
  如今过年小孩最期待的就是能收到红包,也俗称压岁钱,红包的起源由来已久,由于古代科普知识的局限,在古人眼里过年时的钱已不仅仅是一种货币,它还被赋予了多种祈福禳灾的功能。除了“压岁钱”据说能辟邪趋吉,还有挂“门钱”以抵御“疫神”……
  过年为什么要有“压岁钱”?
  古人认为凡钱都有“厌胜”功能,能辟邪趋吉
  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压岁钱又写作“押岁钱”,还有“拜钱”、“岁钱”、“新年岁”、“分岁钱”、“守岁钱”等多种叫法。古人是这样定义的:在过年时“赠小儿钱,曰压岁钱”。
  这种概念的“压岁钱”,也是最为流行的说法。压岁钱的产生与古人对钱币功能的崇拜有直接关系,古人认为,凡钱都有“厌胜”功能,能辟邪趋吉,保健康平安,压岁钱的民俗学功能,最初就是“厌胜”。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压岁钱”条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这个说法,反映的就是“压岁钱”的本义。在同一词条中,富察敦崇又称:“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如何给小孩子压岁钱?
  通行的是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后,长辈就会递过准备好的压岁钱。其实,古代压岁钱并不都是包成红包,清代最讲究的是将钱用红线穿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房间。据清蔡云所撰的《吴歈百咏》记载,当年的杭州“除夜将睡,以钱置小儿女枕边,名‘压岁钱’。”
  古人的压岁钱一般给多少?
  肯定不是现在的“多多益善”,但也非“意思一下”就行。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准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长命百岁”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百岁钱”风俗在民国时仍很流行,民国二十六年《衢县志》记载: 过年时,“尊长选大钱数十枚分赐孙子,曰‘压岁’。多至百文为度,亦曰‘百岁钱’。置之卧所,是为‘压岁’。”老家在浙江绍兴的周作人,在其《儿童杂事诗》中便曾回忆了小时候在故乡得压岁钱的情形:“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
关键词: 古人 压岁钱 红包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