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萧友梅简介 萧友梅的主要贡献

萧友梅简介 萧友梅的主要贡献

山南慕北 2018-12-28
  萧友梅是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很早就曾与孙中山相识,后来经孙介绍加入同盟会,为中国音乐和教育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像冼星海、贺绿汀等这样的人才。
萧友梅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思鹤,又字雪明,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广东香山县石岐镇兴宁里人(今中山石岐区兴宁里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萧友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更是一位爱国者。他始终关注民族命运的安危。1928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曾创作过乐曲《国难歌》和《国耻》。他还为义勇军创作了一首歌曲《从军歌》,传唱一时。
  1940年12月31日,因结核菌侵入肾脏,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萧友梅的主要贡献
  萧友梅除了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有显著成绩,在音乐教育上也成绩斐然。萧友梅先生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现代早期音乐人才,如冼星海、贺绿汀、江定仙、李焕之等。
  萧作为“音乐院筹备员”,制订了极为详尽的办学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筹建校舍、经费使用等)。他将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中外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他也是请水平最高的人来教。如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曾任这所学校国文课的教师。
  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因家贫无以维系,萧为他安排了文字抄写工作以半工半读。冼星海还会吹单簧管,萧友梅带他去报考工部局乐队,因水平不够而未被录取。其实,早在1926年萧友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时,就曾为当时在该校就读的贫苦学生冼星海安排抄谱或做图书管理员,得些收入来补助生活。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书 ”等,著有“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 ”和“中国历代音乐概略” 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 “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作品。
关键词: 萧友梅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