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杜运燮《秋》 对杜运燮的评价

杜运燮《秋》 对杜运燮的评价

山南慕北 2019-01-29
  杜运燮曾是飞虎队和中国驻印军的翻译员,后来又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而他的诗歌也是使其扬名的所在。杜运燮的诗因为“朦胧”曾被诗评质疑,后来,“朦胧”一词渐渐地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专用名词。
杜运燮

杜运燮
  杜运燮《秋》
  欧美现代派的技巧之一是诉之于直接的感觉,要求意象更加鲜活,想象更加瑰奇。因而读者的“联想”如跟不上作者,就往往觉得不可解。《秋》被人“批”为“令人气闷的朦胧”,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评者认为第一句就莫名其妙,“鸽哨”的声调有什么成熟与不成熟之分呢?而第二句据评者说,他和另一个写诗的朋友研究了一个多小时,才明白“那阵雨喧闹的夏季”是暗喻“十年‘文革’的骚乱”。因此认为其立意虽好,表现手法则未免写得过于深奥难懂,因而是“令人气闷的朦胧”了。
  批评的文章出来后,杜运燮写了一篇《我心目中的一个秋天》替自己辩护:“诗歌同其他一些艺术作品一样,也容许读者(观众)在欣赏时进行再创造,可以有和作者不同的联想、想象和体会。”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诗无达诂”的意思吧。
  对杜运燮的评价
  杜运燮的诗集题材较广,体裁只限于传统的几种。“五四”以来,中国新诗从外国引进了几乎所有的形式,从自由体到格律诗,从小诗到汉俳,从图象诗到一字诗。
  有的留下模仿作品,有的虽有人极力推销也缺乏生命力,以至销亡,借鉴、消化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体和格律诗。
  杜运燮写的只有自由体、格律诗和半格律诗。杜运燮的作品多半是讽剌诗与轻诗的混合,只求多少能达到讽刺的效果即可。有一些则只有一点善意的微讽、幽默,并无严肃的“刺”。
关键词: 杜运燮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