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康熙大帝的“王者风范”

康熙大帝的“王者风范”

2015-03-20

文治武功铁骑中:康熙大帝的魅力

真正的王者是胸怀天下、能够包容别人的。一个真正的王者是完全为着他的子民的。康熙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王者。

命中注定 天命所归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继承大统,成为新一代少年天子,这位名为爱新觉罗.玄烨的小孩,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

生于一六五四年的玄烨,幼年时患上天花病,此症乃满洲人克星,顺治皇帝、和硕豫亲王多铎等亦是死于天花。玄烨命硬,熬过此绝症,活了下来。祖母孝庄皇太后认为玄烨既天资聪敏,又能战胜恶疾,从鬼门关返回人间,必定有天予大任。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此后,这位清代定都北京的第二任皇帝在其在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以博大的胸怀和仁政,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实施种种措施,61年的励精图治,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抵制沙俄、巩固边疆,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开创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康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相当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杰出君王。

曾担任康熙皇帝的侍讲,为其讲授天文历法及医学、化学、药学等西洋科学的法国天主教神父白晋,在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的《康熙帝传》中赞扬道,他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当中最为圣明的君主之一。

一、 宽仁兼容、一统天下

康熙登基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家统一尚未完成,民众对朝廷抵触很大。孝庄太皇太后问他的想法,康熙答道“惟仁者无敌”。他对大臣们说:“定乱之方,惟崇尚宽大,宽则得众。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

他十六岁时,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随后平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两次亲征准噶尔,北拒沙俄,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对于三藩之乱,康熙曾多次向三藩言明自己誓死维护国家疆土的决心,并希望其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停止作乱,既往不咎。取得平藩胜利后也要求“处理以宽,不涉牵更多人。”

陕西提督王辅臣,被平西王吴三桂笼络收买,起兵反叛,川陕震动。当时王辅臣之子王继贞及其家眷都在京城,大臣们都建议立即以谋反罪拘捕。康熙虽非常着急,但他还是平静的让王继贞去给他父亲送信说朝廷体谅其谋反实非本意,望其迷途知返,不究责任。王辅臣深受感动,带领士卒向北行大礼,因心有顾虑,不肯投降。

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对将士们说:“仁义之师,体圣主好生之德,先招抚,后讨伐。勿妄杀生灵!”图海大军战无不胜,王辅臣被迫投降。康熙仍然授其靖寇将军,命令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非常惭愧,内心不安,康熙多次让图海对其抚慰。

对于蒙古的治理,康熙采取抚绥的政策。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部落首领之一土谢图汗挑起内部纠纷,使噶尔丹乘机东犯,逼迫喀尔喀南迁。康熙亲赴塞外,主持会盟。盟会上,康熙对土谢图汗的过失加以申斥,然后说,如此盛大的盟会,要是对土谢图汗处以重罪,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当众赦免其罪。

康熙通过训谕和教导化解了各部落分歧,实现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从新统一。蒙古部众心悦诚服,齐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的臣服。征服噶尔丹时,康熙对大臣们说:“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噶尔丹凶暴,朕惟待以宽仁,噶尔丹奸狡,朕惟示以诚信。”

群臣请皇帝上尊号,康熙严辞拒绝,他说:“历经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

二、 民为邦本、任人唯贤

康熙以民为本,在其政治生涯中,爱民,恤民,察民,施惠于民的思想和政策比比皆是。康熙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钱粮达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计银十五亿两。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农民负担。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康熙重视治理黄河,自己系心于治河历数十年,以解除百姓水患之苦。当时古北口长城一带倾塌很多,工部等衙门议请修筑。康熙对大学士等人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