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试管婴儿的 20年人生
日前,在北医三院举行的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庆典上,“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重逢了那个由她亲手“制造”出来的生命———20岁的西安西京大学学生郑萌珠。同年还有3个试管婴儿出生,除一人不愿透露身份外,另外两人也已进入大学。20年来,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成长———
■郑萌珠:我不过是有点高科技含量罢了
甘肃省陇南地区的一个安静的小乡镇,郑萌珠的老家,她的母亲郑桂珍和父亲左长林生活在这里。说起20年前女儿的出生,郑桂珍很爽快,她说自己从没因为女儿是试管婴儿而感到不舒服:“怎么会呢?孩子是自己的,看到她健康成长,学业有成,我们都挺高兴。做父母的,不都希望这样吗?试管技术让我有了做母亲的权利,多好啊!”
在西安西京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郑萌珠看起来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同龄人没什么区别,她说话幽默,喜欢和人“呛”,有点男孩子气。问她有什么爱好,她答:“吹口哨算吗?”试管婴儿的头衔并没有让她有特别的感觉,她现在最关心的是毕业后去哪里发展。
郑萌珠说她的名字也很有来历,是医院取的。萌的意思是萌芽,是大陆试管技术成功的开始,珠,是为了感谢张丽珠奶奶。郑萌珠说:“很多人可能以为我们多么怕人知道我出生的秘密似的。其实,我们从来不避讳什么。关键是我妈不容易,为了生我挨了两刀。一
刀是修复卵巢,一刀是剖腹产。不管怎么说,我的出生很不容易。所以,要好好爱妈妈。”
至于知道自己是试管婴儿后有没有产生过压力,郑萌珠说:“从小我就知道,身边的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当时连当事人都不是很清楚试管技术这个问题,别人遇到了就更加纳闷。当然,现在我完全清楚试管婴儿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和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产生的方法不同。他们是自然受精,我是体外受精,然后植入,最后都通过10月怀胎生出来,就这么简单。我不过是在试管里呆了几天,有点高科技含量罢了。”
■罗优群:希望从事试管婴儿研究
和郑萌珠相比,20岁的常德小伙子罗优群对自己的身世更加不设防。15岁那年,他就和父亲及湘雅医院的卢光琇大夫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说:“我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从我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一次去学校报道,都有记者找到学校采访,我的同学和老师,没有一个不知道我是试管婴儿。我就生活在公众的关注下,从来没有忐忑不安。”
罗优群的父母住在常德一个普通的小区。父亲罗志元说:“罗优群这孩子挺让大人省心的,功课都不错,这次寒假回来告诉我还拿到了奖学金。我们都下岗了,说实话供孩子上学还是有些压力。我们高兴的是,孩子挺上进。”
罗优群和卢光琇一直保持着联系。“三八节我还给卢奶奶发短信祝贺她节日快乐。”在成长过程中,卢光琇对他们也格外关注,曾经屡次资助他们。“我的名字就是卢奶奶他们取的,希望我这个试管婴儿能成为人群中的优秀分子。”
今年6月,罗优群将进入大学实习阶段。这个在湘南医学院学习的孩子作出了一个选择。“我即将进入卢奶奶的生殖研究所实习,又重新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我自己的愿望,就是将来能从事试管婴儿研究。那个时候,一个试管婴儿再‘制造’出另外一个试管婴儿,这一定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
■章皿星:喜欢过低调和安静的生活
3个人中,只有20岁的长沙姑娘章皿星坚决地拒绝了采访,这个目前在湖南师范大学金融专业读书的女孩子,希望尽量过一种低调和安静的生活。
20年前,是卢光琇赋予了章皿星生命,也让章如龙、虞静文这对多年求子不得的长沙夫妇喜得千金。“我们夫妻当时年近40岁,结婚9年一直都没动静。”1987年10月14日,卢光琇取虞静文的卵子和章如龙的精子经体外受精培育出的3个幼胎,植入虞静文的子宫。1988年6月5日,虞静文在湘雅医院顺利产出一个2250克的女婴。这名在玻璃皿中培育出的试管婴儿,取名章皿星。
10岁那年,去参加湘雅医学院生殖工程研究室的纪念活动,章皿星才似懂非懂接受了自己是试管婴儿的事实。章皿星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对卢光琇特别有感情。每年大年三十,她会买上一束鲜花给卢光琇拜年。同样,每年母亲节,她也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上一束鲜花送给自己的母亲。卢光琇很喜欢这个孩子,曾经表示希望她能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但是,章皿星的爱好是文科。章皿星初中时的班主任介绍,章皿星勤奋、朴实、上进,特别是语言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英语和语文成绩相当好。开始任课老师并不知道她是一个试管婴儿,不过细心的老师对皿星的名字满怀好奇,慢慢才知道,她之所以取名章皿星,也是取从试管里成长起来的希望之星的意思。
章皿星的妈妈虞静文说,女儿很懂事,热心公益活动。她曾经是长沙市一中的环保大使,2003年4月21日,又加入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当时是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如今,她参与志愿工作已近5年,即便是考入了大学,选择了金融专业,仍然对公益活动十分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