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福露格:改变伊朗离婚法的女诗人

福露格:改变伊朗离婚法的女诗人

2015-03-20

福露格·法罗赫扎德是伊朗现代诗坛上最无畏不屈的杰出诗人,她的一生是与社会传统习惯势力不屈抗争的一生,她的生命在抗争中戛然而止,留给生者巨大的心灵震撼。

1934年,福露格出生于德黑兰。其父亲是一位军人,一般不与孩子们玩耍,孩子们都怕他。所幸的是父亲除了读书之外没有别的嗜好,酷爱读诗歌。酷爱读书的福露格很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福露格从小性格就非常倔强。父母对福露格倔强逆反的性格颇感头痛,早早为她安排了亲事,在1950年把她许配给了一位远房亲戚帕尔维日·沙普尔。沙普尔比福露格大15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讽刺漫画家,有良好的艺术情趣和修养,对福露格有着父兄般的疼爱。于是,两人很快结婚。

新婚的福露格无疑是幸福的。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福露格很早就开始创作诗歌。结婚后,尤其是生孩子后,热爱诗歌的福露格忽然之间诗歌创作的激情喷涌,几近于疯狂的状态。每天都处在一种诗歌创作的亢奋状态,无暇顾及家务和孩子,由此与丈夫沙普尔产生矛盾。

沙普尔尽管是一位受过现代教育的艺术家,但在思想意识中对女人的看法与社会传统习惯没有任何差别,仅仅把妻子当作男人幸福生活的一个辅助性角色。但是,福露格是一位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不甘愿将自己局限在男权社会对女人规定的社会角色中。

当时伊朗的婚姻法规定只能丈夫休弃妻子,妻子不能主动离开丈夫。福露格希望沙普尔主动提出离婚,但沙普尔在内心深处依然爱着福露格,不同意离婚。由于沙普尔执意不肯主动离婚,倔强的福露格在1954年主动上诉法院,提出要同丈夫离婚。上世纪50年代初的伊朗虽然正在各个领域进行着现代化的改革,但在婚姻方面仍是一个保守的伊斯兰社会,福露格的叛逆行为在世俗眼光中被看作是极不守妇道。一时间,福露格成了全伊朗的负面新闻人物。

当时的伊朗,巴列维国王倡导的现代化改革正在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派一直想对旧的婚姻法下手,因传统势力强大而一直不敢贸然行动。福露格诉讼离婚案成了当时的一个典型案例,改革派想借此案推动婚姻法的改革。于是,报纸上出现了一些支持福露格的文章,结果形成支持派和反对派的公开辩论。1955年,受改革派影响的法院判决福露格与其丈夫沙普尔离婚。福露格离婚案成为伊朗婚姻法改革的导火索,伊朗解开婚姻法这个死结的时间从1955年福露格离婚案算起,用了整整12年的漫长岁月。1967年,伊朗终于正式在法律上赋予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

离婚后的福露格相继出版了诗集《囚徒》(1955)、《墙》(1956)和《叛逆》(1958)。这些诗集为福露格既赢得了诗名,也招来了骂名。

然而,一心为做一位名诗人而走出家庭的福露格却在离婚之后忽然感到诗歌创作的灵感消退,这使福露格感到十分的痛苦,乃至惶恐,似乎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无疑是福露格在反抗命运的过程中遭受到的严重挫折。

福露格在冲出家庭牢笼后遭受的人生挫折和心理挫败,使她转而对“神性”产生质疑,显示出福露格的思想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飞跃。福露格开始了欧洲之行,在德国学习生活期间,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回国后,福露格完全恢复了健康的精神状态。

1958年,重新振作起来的福露格经人介绍,进入伊朗著名导演易卜拉欣·古勒斯坦的电影工作室。1962年,福露格带着自己的摄制组,赴伊朗大不里士麻风病人聚居区,拍摄了纪录片《黑暗的家》。电影评论家们给了这部影片极高的评价。

在从事电影制作期间,福露格在诗歌上沉默了几年,这沉默的几年也是福露格砥砺思想的几年。她又突然绽放了,出版了两部诗集《再生》和《寒季虽临我们当心怀信念》。

对福露格后期诗歌创作起到促进作用的事件,除了欧洲之行和电影制作外,另一重大事件就是福露格与著名导演古勒斯坦的爱情。尽管此时古勒斯坦已有妻室,但他们还是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毫无疑问,在传统眼光中,他们的爱情是不道德的,至今没有他们俩的合影被公诸于世。古勒斯坦的妻子是一个善良的家庭妇女,倘若古勒斯坦与之离婚,将意味着毁了她的后半生。在个人幸福和责任之间,古勒斯坦和福露格共同选择了后者。

为此,福露格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屈辱,有时也流露出悲观的思想。尽管如此,但这份热烈真挚的爱情更多地是使福露格的生命焕发出瑰丽的光彩。

1966年,德国、瑞典、英国、法国相继出版了她的诗集。这时,福露格达到了事业的颠峰状态,在诗歌和电影制作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然而,福露格的生命在颠峰状态戛然而止。1967年2月14日,福露格在33岁这风华正茂的年龄和诗歌事业的顶峰时期,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福露格的遇难在伊朗引起强烈的震动,全国各地举行了广泛的悼念活动。

福露格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伊朗妇女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伊朗 诗人 福露格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