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禹在支教路上
徐本禹,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字。2003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孤身一人来到贵州支教两年,由此带动全国各地数十名支教队伍来到贵州,让无数人感动落泪,被央视评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07年,作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05级在读研究生,徐本禹在非洲续写着感动人心的故事。
2007年1月,徐本禹幸运地成为第一批赴非洲的志愿者之一,前往津巴布韦教授中文一年。徐本禹和另一名志愿者郝东智,被安排到了首都哈拉雷进行中文培训。“那里的环境美得让你想哭,那里的人真的很善良、很可爱。”曾经“感动中国”的人,被非洲感动着。
在津巴布韦,一向不注重吃的徐本禹天天下厨,最拿手的就是炸花生米和醋溜土豆丝。“厨师”很快遇到问题了:没油下锅!因为通货膨胀,政府限价,食用油供应商削减供应,超市已经断货两个月。他们买不到油,餐餐啃面包。一次,徐本禹在路上遇见一位妇女提着一桶食用油,大喜过望,“请问,您在哪买的食用油?”那位妇女回答他说:“在南非。”对方的回答让他无话可说。幸好,管理培训局主管是一位和蔼的中年妇女,她从家里给徐本禹送来了一瓶2升的油,并坚决不要徐本禹的钱。这瓶油,支撑了他几个月的生活。
生活在津巴布韦,并且在教学中也要使用英文来解释,这对非英语专业的徐本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第一次用英语讲授一堂中文课,而且面对的都是成年的外国人,徐本禹认真做准备,用英语做了教案。两周后,学生们对汉语拼音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开始用汉语拼音给徐本禹发短信。他去食堂吃饭时,还惊喜地发现打菜的津巴布韦师傅,已经能用中文为他报菜名了。
刚到津巴布韦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徐本禹心悸好长时间。徐本禹去给一个小孩义务辅导中文,回家后,发现身上有不少红点,而且还有些痒。过了两天,红点变大,而且开始出现红肿,有痛感。徐本禹害怕了,试着挤破腿上的一个红包,结果挤出来一米粒大小的“白点”,这个“白点”还在蠕动。“是芒果蝇的幼虫!”徐本禹一下子慌了。他早就听说,芒果蝇幼虫喜欢寄生在人腿上喝血吃肉,随着幼虫长大,会越钻越深。他连忙让郝东智帮他挤虫子。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郝东智一共挤了16条虫子。当时没有麻药,都硬生生把肉皮挤破了。挤腿窝时,疼得他大叫,只好找了个盒子咬着,坚持挤完。虽然伤口一个月后就愈合了,但每处都留下了一个很黑的伤疤。
马上面临毕业,回国后的徐本禹正在大学里准备他的毕业论文:贵州大方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以前,我见到了中国最贫困的西部山村;现在,我见到了世界上最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这里的农村比我们的更苦。我已深深懂得,我们的扶贫,是多么地不简单。”不管去贵州支教也好,去非洲支教也好,还是做爱心公益事业也好,徐本禹想得很简单: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去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徐本禹正应一家出版社的约稿,就自己在贵州与非洲支教的经历写一本书,书名暂定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