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桑兰
1998年,17岁的桑兰在体操赛热身中失手摔伤,医生宣布,桑兰的中枢神经完全性损伤,除非奇迹发生,否则她将永远不能站起来。近几年,桑兰担任中国申奥大使、中国奥运官方网站特约记者、星空卫视《桑兰2008》节目主持人等。在各种公开场合,桑兰灿烂地笑,一个新词在网络流传——“桑兰微笑”。
没有人知道灿烂背后的付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桑兰笑着,自自在在地说起那些让人揪心的事:“我受伤的位置比较高,手指头不能动,拿起笔却写不了字,拿勺吃饭、穿衣裤都很难。上厕所要人帮忙,一定时间就要导尿,用尿管。拿杯子,我要带柄的,还不一定能拿到或者很艰难才能拿到。”
受伤9年,网络上常有消息说医学上攻克了某个难关,桑兰将能站起来,然而9年过去,奇迹没有出现。桑兰却彻底变了,她变着法地告诉自己要坚强。
她学会了涂指甲油,这是锻炼手指的小方法,第一次涂指甲,她艰难地用了半个小时。她还学会了用手背关节发短信。她失去了很多,但她依然热爱生活,爱看韩剧,爱购物,爱臭美,喜欢电影明星里昂纳多。她,还有梦想。
上大学是桑兰的梦想之一。为了读书、上课,她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为了达到北大的录取要求———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她在康复中学完成了别人要读十几年的课程。2002年,她如愿进入北大新闻系。“走在北大校园,我对自己感慨:‘哇,我现在就在北大!,累的时候,我也安慰自己:‘我现在是在北大呢!’”
因为工作忙碌,本科4年,桑兰延迟一年毕业。5年中,她没有缺过一次课,即使对健康的大学生来说,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桑兰做到了。
对于桑兰来说,上学最难的不是拿笔,而是进教室,因为不同的课在不同的楼层,轮椅上的桑兰根本上不了楼。
桑兰班上有50多名学生,只有8名男生,他们抬了桑兰4年!“他们在课前发短信给我,然后来宿舍接我,把我抬上抬下,很感谢他们。”
没课的时候,桑兰就回家看韩剧、上网、睡觉,日子很惬意,也简单。她说自己很幸福:“有得吃,有得读,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2001年1月14日,桑兰被聘为2008年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受伤时,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奥运梦就这样破灭了,然而只要努力,命运总会眷顾你的,没想到我以这样的方式回奥运。”
2002年,在北大读书的同时,桑兰与星空卫视签约,主持《桑兰,2008》。采访的第一个人是刘翔,“他像个大男孩,见我紧张,就安慰我:‘别紧张,你爱问什么问什么,我都回答。’”
传播体育,也影响体育。桑兰对体育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她的不幸让国家体育总局主管部门下决心实施运动员人身保险计划,开始我国体育保险商业化的尝试。去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在上海宣布,我国第一个有关运动员社会保障的综合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这是中国体育界的一件大事,也遂了桑兰的心愿。
“很多事你觉得目标很遥远,可你努力做了,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已经迈出很大一步了。奇迹,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面对未来,桑兰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