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辽宁义县悬空寺千古之谜 颛顼与妃嫔埋骨于此?

辽宁义县悬空寺千古之谜 颛顼与妃嫔埋骨于此?

2015-03-20

宝林楼此后的历史同样令人闻所未闻。宋大爷说,刘邦称帝后,于公元前202年将炎帝古刹改建为两层主楼,又修东西配殿,殿内增添了其父太公望和母亲的塑像,炎帝古刹随即转换身份成了刘邦的家庙。东汉光武17年,光武帝刘秀为纪念东征匈奴、鲜卑牺牲的英烈,命辽东太守祭彤在炎帝古刹半山腰崖壁前突出的高山平台上,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古刹禅院。

到了唐贞观十九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巡游辽东,大将军尉迟敬德带兵至此,夫人白氏生子于古刹,取名宝林,李世民为纪念此次东巡、表彰尉迟敬德的功绩,遂将炎汉古刹改名为宝林楼。并命徐茂功设计,尉迟敬德监修,将原先的二层汉代建筑扩建为四层楼,东西配殿改修为配楼,第一层楼称大雄宝殿,二层为大兴宝殿,三层为大安宝殿,最上一层为凌烟阁,古刹禅院随之易名为宝林禅院,并请“心元大师”出任宝林禅院的住持。这一时期,佛教天台宗传入辽宁,宝林楼成为当时这一地区的佛教活动场所,在此修炼的道士则搬迁到新修的庆云宫。宝林禅院内共有金、乌金、银、铜、铁、玉、石、木、泥塑佛像760尊,碑碣12个,现存的宝林楼二层木阁,是唐贞观十九年的遗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代,是宝林楼最为兴旺的时期。明永乐年间,宝林古刹的住持、僧人多达200余名,各类杂役30多人,有庙产42万亩,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每逢佛事,僧道云集、香烟缭绕、钟鼓齐鸣、诵经不绝,宝林古刹最后一位住持欣然大师,解放初期不知去向。

颛顼与妃嫔埋骨于此?

宋大爷听前辈人讲,在宝林楼的千年岁月里,共有26位皇帝、120位朝廷重臣拜祭过宝林楼,每位皇帝来时都在宝林楼后山种一棵松树,这片如今高大茂密的松林实为“帝林”。乾隆皇帝回辽宁祭祖,先后三次来宝林楼并赋诗多首,还在宝林楼的凌烟阁里前后住了一个多月。

不过,上述有关宝林楼历史沿革的说法却并非共识,质疑者不乏其人,其中,对锦州历史颇有研究的冯立民便是其中一位。“何曾有26位皇帝来过宝林楼?乾隆皇帝赐给宝林楼的御制诗有多少是伪作?其中一首根本不是乾隆本人所写,而是出自一位明朝诗人范钦的手笔!宝林楼目前的对外宣传完全不对路! ”冯立民的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宝林楼的历史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呢?冯立民的诠释比宋大爷的民间说法更加惊世骇俗!“据我考证,宝林楼是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大帝与其妃嫔的埋骨之所;是被颛顼击败的共工流放之地;是伯夷叔齐当年不食周粟的首阳山! ”

冯立民说,前些年在宝林楼发现一块秦代古碑,古碑文字是李斯小篆体,上刻三个大字:头山闾。古代的字句是从右往左读的,所以古碑文字读法的正确次序是:闾山头。“在古代,‘二十五’为一闾,锦州文化学者孙剑平、李树基实地考察验证过,从今天北镇境内的东北方向起至西南,确有二十五条山谷,而宝林楼所在的山谷正是医巫闾山的起源处,所以称‘闾山头’。 ”

这“闾山头”非同小可,这便是正史记载的颛顼大帝祭祀北方的神灵之地,也是他的埋骨之地。“《山海经》记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西蛇卫之。颛顼首开祭祀医巫闾山的先河,他死后葬在医巫闾山宝林楼一带,他的九位妃嫔葬在此山对面,颛顼所生子女分布于东北各地,形成了后来的东北夷,即九夷,包括鲜卑、孤竹、令狐。”对宝林楼这段深奥的上古历史,冯立民做出如下判定。

孤悬半空的福地洞天

宝林楼今天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万幸。宝林楼地处深山,又建于悬崖峭壁之上,人迹罕至登攀不易,后来,通向峭壁上古阁的天梯又烂断了,使古老的宝林楼孤悬于半天外,几乎与世隔绝。后世重修宝林楼,一棵死去多年的盘龙古树忽然一夜之间吐绿复活,令当地人惊叹不已。

如今的宝林楼增修了一些地面建筑,但千年遗迹依然随处可见:高悬半天的古楼,用糯米浆黏合、依山势而建的石墙,还有绘于半山腰险峻的石凹处,穿戴奇异的两幅壁画。

这画像是用一种山间植物的汁液为颜料涂抹上去的,呈暗红色,纵经千年风雨色调不褪。人像头戴高帽、发髻高耸,身形体貌与中原人物迥异,当地人称之为“老母像”。老母像头部有个圆眼,乃枪击所致,早年有人不听劝告举枪射击,令千年古迹受损。

登临宝林楼的凌烟阁,前有形似屏风的影壁石,侧有惟妙惟肖的金鸡石,身置高空视通万里,不免心旷神怡。据传,当年有道人在此修炼,飞升成仙。冯立民说,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在宝林楼炼丹修仙,26位皇帝是否来宝林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道家的仙山谱系中,千年前,宝林楼就是难得一觅的福地洞天。

关键词: 义县 妃嫔 颛顼

日期选择